思政教研部组织学生参加吉林省第五届国学当代使命论坛

2017-06-08 阅读次数:
编辑:思政教研部
        2017年6月2日至4日,“国学教育与国民素养暨第五届国学当代使命论坛”在吉林省宾馆举行,会议的主题是:探讨国学教育引领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及中国当代精神培育青少年道德建设,提高国民素养、社会道德文明建设,助推十三五经济发展建设。我院思政教研部组织部分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的学习。 
 
      本次论坛由吉林省国学研究会、长春大学网络学院、长春大学网络文化研究中心、吉林省易经学会承办。论坛上做演讲的嘉宾有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邴正教授、吉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张福有、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秘书长金海峰教授等专家学者。

      今年的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传承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作为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文化自信至少包括三个层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这样种下的文化基因,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和骨气、底气之所在。

      对于青年一代的大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成长成才的沃土。几位专家学者的演讲让同学们眼界大开。

      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邴正教授的《文化自信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元复合性》演讲,让同学们深刻理解全球化挑战下的文化危机和文化的多元复合性,从炎黄到华夏,到天下,再到中华,从西域文化、印度佛教文化、西方文化、到苏联文化和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中国文化具有多元复合性,要让中国文化适应全球化,还要加强文化的自我肯定和自我承传,青年一代责无旁贷。

      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秘书长金海峰教授谈到了《国学教育传播趋势》,从权威发声、学界引导、媒体呼吁,到形成社会认同、国家意志,中国传统文化迎来了“春天”,诗书礼易的教育在当前形势下,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无论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实现中国梦,都要倡导新国学,即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精神,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张福有老先生186次进入长白山考察,用三十年研究长白文化,讲述长白文化如数家珍,让同学们再次为老一辈知识分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折服。李树林教授通过介绍对秦燕历史的考证和对中原文化、高句丽文化的考辩,让同学们意识到保护本民族文化已经迫不容缓。马富文老师使同学们对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有了新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思考。刘万军大校的“国防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演讲,使同学们了解了新时期的国防文化,如今为何战争解决不了各国冲突,这是体制和文化的隔离。文化渗透是最有力的进攻,有德不可敌。刘吉山教授讲述了中国不同地域的古代建筑风格及古代建筑的礼制文化。于天罡教授和高凤楼教授分别讲了老子和庄子,让同学听得如痴如醉,大呼过瘾。刘世荣老师深入浅出讲了周易上经卦象哲理,让从来没有接触过周易的同学有了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兴趣……

      此次与会特别感谢吉林省国学研究会、光电工程分院徐子奇老师的大力支持,活动丰富了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三天的学习让师生们对于国学有了新的更加清晰的认识,认清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总整体上把握国学教育的传播趋势,在互联网时代弘扬国学我们青年要做“中流砥柱”,坚定了我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承传的使命感,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更有自信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