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程学院大美吉林“三下乡”实践活动
为了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实地看、亲耳听、用心悟、踏实行的实践过程中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谱系,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电子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与青年志愿者联合会走进有着“红色之城”美誉的吉林小城通化,于白山黑水间寻访东北抗联的伟大精神,开展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电子工程学院实践团上午抵达通化县光华镇杜光华将军殉国地,在纪念碑前,共同学习杜光华将军的英勇的革命事迹,使实践团成员可以感受到那份崇高的革命精神。在这里见证了吉林这片红色沃土上,英勇的革命先烈们为了我们伟大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让我们铭记他们,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电子工程学院实践团上午抵达通化县光华镇杜光华将军殉国地,在纪念碑前,共同学习杜光华将军的英勇的革命事迹,使实践团成员可以感受到那份崇高的革命精神。在这里见证了吉林这片红色沃土上,英勇的革命先烈们为了我们伟大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让我们铭记他们,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纪念历史,学习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明白和平的来之不易,为了今天的和平与繁荣,为了先辈们付出了世所罕见的艰辛与牺牲。正因如此,我们才应该对和平无比珍视,倍加呵护。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和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牢记战争的教训,从苦难中汲取向上的力量,和平才会一直和我们同在。和平来之不易,悲剧不可重演!

在通化县兴林镇,有个名字很好听的村庄叫曲柳川。正是在那里,杨靖宇将军创立了河里抗日根据地。同学们驱车一个半小时,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穿过一段又一段隧道,来到了位于曲柳川村的东北抗联河里根据地旧址。如今,这里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电子工程学院的学生们游览了根据地旧址的崇山峻岭,并重点参观了河里抗日根据地纪念馆。
在这里,我们听到最多、感悟最多的,还是一个个发生在根据地里的抗联故事,故事里的主角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人民。东北的深山老林虽然给抗联战士的游击战提供了便利,但也后勤补给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在根据地里,人民群众就是抗联战士的后勤补给和力量之源,他们自发组织抗联机械厂、被服厂、磨坊、诊所,并担任地下交通员,全力支援前线抗战,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
在这里,我们听到最多、感悟最多的,还是一个个发生在根据地里的抗联故事,故事里的主角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人民。东北的深山老林虽然给抗联战士的游击战提供了便利,但也后勤补给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在根据地里,人民群众就是抗联战士的后勤补给和力量之源,他们自发组织抗联机械厂、被服厂、磨坊、诊所,并担任地下交通员,全力支援前线抗战,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

不畏艰险,英魂不灭,从通化县光华镇杜光华将军殉国地、兴林镇曲柳川河里抗日纪念展馆到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实践团犹见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作出的伟大贡献,犹见中国革命的蓬勃发展。历经这一场生动的红色实践,实践团成员相信,要以红色基因涵养日常生活,让红色血脉赓续传承、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