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电子科技学院

光电科学学院

厚德守正求是创新

栏目列表

二月二龙抬头——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时间:2018-03-18点击:编辑:光电科学分院



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着一句民谚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

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

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苍龙星宿在东方夜空开始上升,

渐渐露出明亮的龙首,意味着春天农耕的开始。

因此这天又称“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
起源

       在民间,一直盛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下令龙王三年不得降雨。龙王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将龙王赶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并立碑告示天下:“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直到第二年二月初一,一位中年妇女背了一袋黄豆走亲戚,途中不慎将黄豆撒了一路,阳光下,这些黄豆闪闪发光。人们看见后高兴地说:“这不就是金豆吗?炒熟了不就开花了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全都知道了。大家商定,第二天也就是二月初二,家家户户把炒好的、开了花的黄豆供在当院。 这情景被玉龙看见了,好不欢喜,就大声喊道:“太白老头儿,金豆开花了,还不快放我出去。”太白金星老眼昏花,看了看,果然是金豆开花,便将压在玉龙身上的大山移开,玉龙顺势一跃腾空,再降甘霖。

       从此之后,二月二炒苞米(或者炒黄豆)成了习俗,一年一年传了下来。而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北方习俗



 

剃龙头

 

       人们祈望龙抬头这天龙能兴云作雨、滋润万物,而且“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
 


 

围仓
       二月二正值惊蛰前后,百虫萌动,疾病易生,因此人们引龙伏虫,希望借龙威镇伏百虫,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吃龙鳞
       二月二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吃龙耳、吃龙子、吃龙眼、扶龙须、龙鳞饼……寄托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愿望。

 

南方习俗


 

奉祀土地神
     二月二社日,民间会祭祀土地,分祭肉,聚众宴饮,奏乐欢娱,《广州府志》引《番禺志》载:“二月二日土地会,大小衙署及街巷无不召梨园奏乐娱神。”歌颂神灵,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接社接社,即娘家在社日接新嫁的女儿归宁。早在宋代,妇女在社日一般不参加祭社活动,而出现妇女于社日“归宁”的习俗。
 


 

食社饭、糍粑
       社饭起源甚早,宋代就有记载。食糍粑之俗多在两广地区,并且要放棠梨叶,传说是吃了不怕雷公叫。

 


 

踏青
    冬去春来,外出踏青,一举多得。一来春游大多在田地里进行,能借此除去田间杂草,保证农田正常生长;二来民间称吃野菜为“吃青”或“吃鲜”,不仅营养丰富,还可清热败火;三来能遛百病、恢复体能、陶冶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