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电子科技学院

光电科学学院

厚德守正求是创新

栏目列表

5.12全国防震减灾日

时间:2019-05-25点击:编辑:光电科学分院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也就是汶川大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大地震仅四川全省就有68712人遇难、17912人失踪。这场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是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难以忘怀的重大灾难。 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坚强。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 “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 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在5.12大地震时,有一位叫谭千秋的教师.次日,他正在课上和同学们讲“人生的价值”,他说道:“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这时地震来了,但谭老师镇定自若,指挥着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楼房摇得更厉害了.在教学楼即将倒塌的瞬间,有四位同学没来得及跑出去,于是谭老师马上将四位学生拉到桌子下面,双手撑住桌子,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护着那四位学生.”
       “没有几秒钟,水泥板、砖块都一下子重重的砸了下来,楼房也塌陷了……5月13日人们把谭老师从废墟中救了出来,当时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的深凹下去,血肉模糊.但身下的四名学生还活着呢!”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所有的人永生难忘!
       是啊,谭老师虽然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但他“生得平凡,死的光荣”.如果要问我人生的价值是什么?那就是谭老师用行动证明的一切!年仅51岁的谭老师用生命诠释了“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作为我们大学生,也应该为抗震救灾做些什么。比如捐款、捐些多余的衣物和生活用品,甚至还可以为纪念日多做些宣传,守护生命财产,为人们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