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电子科技学院

光电科学学院

厚德守正求是创新

栏目列表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时间:2020-10-05点击:编辑:光电科学学院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一曲《松花江上》,
唱不尽三千多万东北民众
失去家乡、惨遭奴役的悲愤。
文物无言,历史有声。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望“九•一八”,
倾听那些历经战火的文物背后的故事,
感怀先烈,不忘国殇。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奉天事变、盛京事变、满洲事变、柳条湖事变等,是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日本军队以中国军队炸毁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为借口而占领沈阳。
事变爆发后,日本国会和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权力下降,日本军部主战派地位上升,激化中日矛盾,日本全面侵华。几年之内,日本关东军占领中国东北全境。9月18日被中华民国视为“国耻日”。
 
89年前的“九一八”,一夜之间,山河变色,国难降临。从这一天起,中华民族遭遇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至暗时刻”。也是从这一天起,不甘心做亡国奴的中华儿女奋起抵抗,点燃抗日战争的烈烈烽火。
  历史虽已远去,牺牲不容辜负。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每到“九一八”,尖厉的防空警报都会响彻中国大地。
今年暑期热映的电影《八佰》,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军人故事。据肖琴学考证,八百壮士大部分来自湖北,他们汇聚在武汉,从大智路火车站出发去上海,补充进淞沪会战。临行前,各方人士曾在中山公园为这些壮士举行声势浩大的送行大会。抗日战争时期,中山公园也是重要的纳捐点之一。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王德泰、许亨植、小孤山十二烈士……据统计,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东北抗联中有数万名将士血染疆场,百余名师以上干部战死,40余名军以上干部为国捐躯。无数英雄用生命诠释了中华儿女的忠勇血性,用枪声支撑起抗战到底的民族尊严。
如今的东北大地,山峦叠翠、林海万顷,处处洋溢着和谐安宁的景象。站在这片黑土地上,追忆那烽火硝烟年代,抗联将士们以不屈的精神、顽强的斗志与极寒抗争、与日本侵略者斗争,他们在惨烈战斗中铸就了“勇赴国难、自觉担当、顽强苦斗、舍生取义、团结御侮”的东北抗联精神,这精神已融入民族血脉,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不忘国耻方可奋发图强,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不畏强暴,奋起抗战十四载,最终取得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今时今日,以史为鉴,
吾辈更要振奋民族精神,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