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辞秋
九九重阳节,登高望乡、插戴茱萸、喝菊花酒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双九重叠,又称“重九”,即“重九节”;古人以九为阳数,因两阳相重,故称作“重阳”,即“重阳节”;民间在该日还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

简介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在《吕氏春秋》中有记载,其本意是庆祝丰收,祭祀天地和祭祀祖宗,用来感谢天地和祖先的馈赠。后来,传说东汉时期,桓景的家乡瘟疫横行,百姓遭受巨大的苦难。桓景带着乡亲们爬到最高的山上,身上插上茱萸,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喝着香醇的菊花酒,驱邪避祸。之后被唐朝确定为法定节日,沿袭至今。重阳节主要的活动是登高、赏菊和思乡等传统风俗,并弘扬人们尊老尽孝的传统美德。

登高
登高是重阳节里重要的活动之一。登高没有特殊的规定,可以爬高山或者登高楼。登高是让人们欣赏丰收过后的漫山的美景,享受丰收的喜悦,并祝福来年顺风顺水,也可以在登高的地方举办篝火晚会,表达人们对丰收后的喜悦之情。

插茱萸
插茱萸是重阳节里重要的标志之一。茱萸生长于温暖地带,也叫越椒或者艾子,属于常绿小乔木,果实呈长椭圆形,成熟时果实呈红色,可用做中药。茱萸叶可治霍乱,根可杀虫,所以古时候的人们插茱萸用来防止害虫,抑制瘟气,寓意着驱灾辟邪。

喝菊酒
喝菊酒是重阳节里重要的习俗。九九与“久久”谐音,与“酒”也同音,加之菊象征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顽强生命力,所以在古代被看作是“吉祥酒,因此派生出了喝菊花酒这一说法,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尊老尽孝
人间百善孝为先,九九重阳敬老情,尽孝是重阳节里的主旋律。最早重阳节是寄托着人们对健康长寿的向往,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节中关于祈求长寿的愿望,也逐步演化成尊老尽孝的传统。重阳节也是敬老节,回家吃饭,或是一句简单的问候,都是对父母最温暖的陪伴。

趁这个节日,赶紧给父母打个电话吧,告诉他们:“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