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惊春清谷天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首位。春又名正月节,岁节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

渐暖的空气驱散料峭的寒,沉寂一冬的虫唤醒花的眠,破冰的流水带来戏水的锦鲤。古时候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如是说。每一个人都对于春的来到有着自己独特的考量,或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幸福与希望,又或是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的美好与喜悦。

立春虽带着残余的冬寒,但也润涵着春的气息,重生与希望。同样在历经磨难之后,又是崭新的春天,虽有余寒未尽,但新的希望已临。立春至,温馨暖和,欣欣向荣;立春后,万物昂首,喜迎新春,华夏大地,海晏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