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6日,每年的这一天都是世界粮食日,旨在于唤起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各国政府每年都要为世界粮食日开展各类的活动,以增强公众对粮食问题的认识,来解决粮食的短缺与匮乏。
据相关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粮食生产发展很快。1950年至1984年,世界粮食总产量从6.3吨增至18亿吨,增长了180%还多。
此期间,世界人口从25.1亿增至47.7亿,增长约90%。由于粮食增长速度快于人口增长,所以世界人均粮食呈增长趋势。然而,由于世界粮食生产地区不均。发达国家人口占世界1/4,生产粮食占世界1/2。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3/4,生产粮食占世界1/2,因此人均粮食产粮少、消费少。同时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增长比粮食增长幅度快,许多国家粮食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另一方面,少数发达国家又苦于粮食“过剩”卖不出去。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短缺问题涉及到千千万万人民的切身利益。随着部分地区粮食的缺少,粮价也步步飙升。从公众的利益来讲,粮价的上涨直接影响到的是人们的生活成本的提高,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普通民众的生活质量。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在美国次贷危机和油价高企的大背景下,粮价的上涨还会增加许多国家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使得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发展委员会13日在其春季会议结束前发表公报说,“粮价大幅攀升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受到冲击”。世行行长佐利克警告说,“粮价飙升有可能导致全球贫穷国家中1亿人口陷入更贫困的状态,也可能使一些国家在过去几年通过艰苦努力所取得的减贫成果出现转折。”
在我国,粮食问题在经济发展中也较为突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因此,开展爱粮节粮、反对浪费宣传教育活动,是事关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大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一位市民要树立“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观念。
节约粮食要自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抵制和反对浪费粮食的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也可以进行节约粮食的教育活动,到各个地方进行宣传;进行互换生活的体验,带领一批城市的孩子去看山区贫困儿童的生活,每天为吃饭这件我们习以为常的小事而艰辛的奋斗。。
我们要时刻谨记“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