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而从1994年起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DI)将每年的9月21日定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AD)日”。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阿尔茨海默病逐渐被社会认识和重视。该病可能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在多种因素(包括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才发病。从目前研究来看,该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说多达30余种,如家族史、女性、头部外伤、低教育水平、甲状腺病、母育龄过高或过低、病毒感染等。而且绝大部分的流行病学研究都提示,家族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第一阶段(1~3年)为轻度呆期表现为记忆减退,对近事遗忘突出;判断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对事件进行分析、思考、判断,难以处理复杂的问题;工作或家务劳动漫不经心,不能独立进行购物、经济事务等,社交困难;尽管仍能做些已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对新的事物却表现出茫然难解,情感淡漠,偶尔激惹,常有多疑;出现时间定向障碍,对所处的场所和人物能做出定向,对所处地理位置定向困难,复杂结构的视空间能力差;言语词汇少,命名困难。第二阶段(2~10年)为中度痴呆期。表现为远近记忆严重受损,简单结构的视空间能力下降,时间、地点定向障碍;在处理问题、辨别事物的相似点和差异点方面有严重损害;不能独立进行室外活动,在穿衣、个人卫生以及保持个人仪表方面需要帮助;计算不能;出现各种神经症状,可见失语、失用和失认;情感由淡漠变为急躁不安,常走动不停,可见尿失禁。第三阶段(8~12年)为重度痴呆期。患者已经完全依赖照护者,严重记忆力丧失,仅存片段的记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现缄默、肢体僵直,查体可见锥体束征阳性,有强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终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发症。
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若老人患上老年性痴呆症,不但本人痛苦,对家庭而言也会面临着更多困难。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就曾指出“老年人要警惕十大高危因素,坚持活动远离痴呆”。而现在社会许多人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浅,并不知这是病。目前为止阿尔茨海默病并无更好的治疗方法,但运动可以有效预防该病,我们应当重视运动。
生命就是一场轮回,从朦胧无知长大最终重归朦胧,让我们正确的认识阿尔茨海默病,用对待孩子的爱与耐心去对待老人就像曾经他们对我们的那样。我们应重视并预防该病,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