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电子科技学院

商学院

厚德守正求是创新

栏目列表

学院新闻

西安事变纪念日

时间:2014-12-12点击:编辑:经济管理分院
        2014年12月12日,现在的我们一提双十二想的大概都是购物街,而1936年的12月12日却是历史上重要的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同红军和解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1935年,蒋介石调张学良到陕西"剿共".在战场上,东北军近三个精锐师被歼,损失惨重.蒋介石趁机取消了这三个师的番号.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和"打回老家去"的救亡口号,深受东北军下级官兵的欢迎.他们自动停止和红军作战,并同红军联欢.1936年12月,蒋介石到西安,威逼张学良、杨虎城执行"剿共"计划.张杨多次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都遭到无理训斥.他们于12日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
        13日晨八点,宋美龄致电张学良,告知端纳拟飞西安,端纳亦同时电告张学良,16日,中央在劝阻张学良无效,各界函电交驰要求讨伐,由政治委员会决议派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刘峙为讨逆军东路集团军总司令,顾祝同为西路集团军总司令,分别集结兵力,由东西双方同时向西安进行压迫。随即展开轰炸西 安近邻城市,并逐渐转向西安。张学良乃允许拘扣的蒋鼎文先返回洛阳,请国军方面暂停军事行动,避免冲突升级。17日,斯大林指示中共,考虑到蒋介石可能成为未来中国抗日力量的重要领导人,希望放蒋。经过内部争辩后,中共决定服从斯大林的指示,中国共产党遂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的协商。22日,随后端纳全力周旋,宋美龄、宋子文等到西安,张学良、杨虎城与宋子文、宋美龄举行了会谈。后由张学良本人陪同宋美龄和端瑞往见蒋。宋美龄拿着一个梅干菜盒见到了蒋介石,蒋介石在《西安半月记》中记载,蒋见到宋后,眼泪直流,说:“你怎么来了?如入虎穴矣!”宋美龄劝蒋道:“宁抗日,勿死敌手!”(宁可抗日,胜利失败你都是英雄,总比因为拒绝抗日而死在叛军的手里要强)。从此,蒋介石的态度开始转变。
         12月24日,蒋中正接受六项协议。即: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 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其它具体的救国办法 但是蒋介石没有意愿为他的承诺签订任何协议书,东北军和西北军有部下向张学良反应不满,称:“我们提着脑袋给你干,怎么到最后连个签字都没有?”张学良回道:“你们政治觉悟没我高,蒋介石虽然被捕,但是其政治实力还在,现在既然我们要放他,要把他捧为领袖,那么逼他签字,他到时还会反悔,现在要一个君子协议也很好。”张学良的这个提议遭到了杨虎城的反对,最后是在共产党人周恩来的劝说下,杨虎城才同意张学良的“不签字放蒋”的提议。25日下午,蒋中正乘飞机离开西安,张学良亲自陪同。当日抵洛阳。离开西安前,张学良留下手令,把东北军交给杨虎城指挥。26日,蒋中正抵达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被扣留。这就是西安事变的全过程。西安事变后停止了内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民的抗日战争,并坚持八年直至胜利。我们应当继续传承这伟大的爱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