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电子科技学院

商学院

厚德守正求是创新

栏目列表

学院新闻

商学院||关于 “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

时间:2020-05-27点击:编辑:商学院
  
       根据学校年度工作要点安排,为提前谋划“十四五”发展,商学院于2020年5月13日下午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会议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召开。学校副校长付忠臣,教务处卢文昊老师参加会议,学院部分骨干教师及各教研室主任发言,会议由张敏林副院长主持。分为三个部分:
1、 对商学院品牌建设、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等的建议。
2、 对本单位特色办学等方面的认识与未来努力方向。
3、 对学院强化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其他建议。

 
       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旨在结合学校品牌建设、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和各教学单位特色办学等方面,深入研讨下步如何有效推动并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
       袁连升老师发言:商学院应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校企合作,深化校企合作教学方法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放到首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建立多学科、多领域的创新团队,培养出一批能力突出、成果先进、示范强的学科团队,提高学科建设的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科学规划专业群,适时调整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商学院要立足自己培养优秀教师,攻读学位、晋升职称,搭建优秀团队。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下大力气培养博士教师队伍,通过招聘、送出培养等多种举措,提高自有教师的博士学历比例。同时引入工商企业企业导师、优秀毕业生导师制度;引入竞争机制,推行优胜劣汰制度,是吸引优秀教师、鼓励教师成长的前提。
       关乃心老师发言主题是“高校商学院建设中的比较与借鉴”。目前我院正处于品牌建设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更应该对国内外知名商学院的发展历程和管理模式进行一个对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提炼出有益于我们商学院的发展之道。我们商学院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我们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增加实践教学课程和课时。多开展企业真实环境模拟,利用商学院的校企合作优势,有条件的专业要让学生真正接触企业,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培养实用型人才。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不应仅是所学专业本身,要更多给学生个性化发散思维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扩大学生知识面,鼓励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感悟,最重要的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团队合作精神、社会公德、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的培养。现阶段,高等教育已从精英阶段转变为大众化阶段,除了要培养“学术型精英”人才外,更多的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如今我们面对改革更需要借鉴好的发展经验才能走好我们理工光电商学院的发展之路。
       陆莉老师发言:从会计学专业角度出发,想要提高专业学生培养质量,建立和完善品牌建设。对于不断更新的会计工作方面的软件及财务相关系统进行学习,以便能更好的指导学生。陆莉老师对品牌建设的实施提出自己的理解。从学生角度,以提高教学效果为中心,有计划、有重点、分阶段组织实施,经过学生在校培养,跟踪就业及时反馈几个方面,随时了解情况,及时根据社会用人单位对专业人员要求调整培养方式,以使人才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在教师建设方面,争取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产出一系列优秀教学成果和优质教学资源,培育一批教学成果和教学研究成果,建成一批课程、教材、课件等优质教学资源并实现开放共享。
       王吉东老师发言: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进行阐述。1.校企合作方面。近年来,合作的热点企业,以第三产业企业为主,其中上海天擎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互联网推广行业的佼佼者)、链家集团、宁波橡皮泥教育等,都可以全员吸纳营销专业学生的大四实习活动。在长春市内的期末实习实践,由金众传媒、吉商联盟等对接。在合作布局上,尽量做到每个大的行政区域有一家有实力有信誉的合作企业,已在深圳(中南区)、西安(西北区)、上海(华东区)、北京(华北区)、长春(东北区)的企业建立稳定深度的校企合作,便于不同地域的同学,可以在家庭所在地就近实习,减少因对环境不适应给实习工作带来的困难。2.学生实训方面。现今的人才培养方案,将要进行修改调整,以适应各方面的需求(以学生发展为主)。3.学生参赛方面。保持宁缺毋滥的心态,营销教研室对于各级各类比赛,进行有针对性地筛选,选择那些权威性强、公正度高、覆盖面广的赛事,推荐给学生,由学生自组队,教师给予专业性的指导。
       王芳老师发言: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专业的学科建设开始,围绕基础能力培养、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拓展三个方面展开,开设对应能力培养的课程,辅助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在发展应用型教育中应该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指导学生掌握必备的职业能力,找到职业能力的需求点,将信息迅速释放给学生。掌握好“课程思政”的精髓,在授课过程中适当结合思政观点。理论课教师也要紧紧抓住经济发展热点,吃透吃准,切入到理论教学当中,指引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际经济现象或者经济问题。对于科研工作,应该是每个老师的必要工作,只有时刻掌握学科前沿,才能更高效地指导学生。专业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特长及领域,钻研自己的科研工作。
       关于人才培养方面,王占峰老师就“学习人才的培养”进行发言,他提出现在学生的发展状况分为“有明确目标”和“没有明确目标两种”,并对这两种人才的培养提出建议,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开设阅读讲座,分享专业著作;支撑这些的前提是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引导学生选择有挑战性的目标,为学生追求高远的学术志趣和人生理想创造条件。
       李晓明老师发言:产教融合可以采取项目承包制,项目由合各专业领域内的作企业指定,一个项目由多个团队独立完成,通过项目竞争锻炼师生的职业能力,企业也可以获得一定的智力支持。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现有资源,发挥自身的优势,结合学情,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可与专业各领域内的知名猎头公司合作,培养目前市场紧缺的专业人才。要协调双层管理机制,落实商学院管理运作自主权,学校改革支持是关键。商学院培养人,学校做大事业,同一个目标,相互匹配。同时学校要推行管理专家治校,学校领导要当改革先锋,为商学院发展指引、搭桥铺路。
       吴丽丽老师发言:目前专业教学现状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应用性:专业课设置较为宏观和笼统、专业课设置对现实热点问题以及政策分析的关注程度不够;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足;课程配置比例不合理:必修课与选修课配置比例不合理、理论课与实践课配置比例不合理。并提出改革做法: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系统性,实现专业课的细化,引进前沿性课,增设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培训课程;拓宽课程内容,完善课程体系综合性;加大选修课比重,增强课程体系多样性;注重实践课程设置,加强课程体系实用性,例如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比例,采用实物情景模拟教学,利用现有实验室软件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
 
       潘妲老师发言: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有三个环节:第一是备课的环节。任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时应兼顾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还需要兼顾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需求准备自己的授课内容;第二是课堂教学阶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根据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不断的去转变观念,不能在机械的执行教学大纲的内容,而是应该根据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应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第三是课后的交流互动阶段,对于目前商学院实际情况来说,课堂人数较多,在课堂上不可能和更多的学生进行互动,这就需要任课教师课后与学生互动,对学生的课后学习情况进行追踪。
 
耿钢院长以《明确定位,在竞争中求生存发展》为题发言,就四个问题提出思考建议:
 一、正视困难和危机,不回避问题,深入反思。   
       民办高校发展中普遍面临诸多困惑:疫情推动社会经济环境持续恶化;高教领域竞争弱势状态;行政体制约束下的市场化转型艰难;脱勾独立面临的品牌认知和市场重估压力;人才缺乏与流失等等,反映了民办高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瓶颈矛盾。这些问题最终都归结到民办高校能不能继续以改革开放的精神,沿着市场经济的轨道有特色办学问题上,值得所有人认真反思。遵循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在竞争中谋求生存发展,依然是绕不过去的主题。
二、找准定位,特色发展是民办高校的必由之路。       
       在民办高校发展定位和特色道路选择问题上,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面镜子。民办高校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始终处于补充地位,要坚持普惠教育为基础,应用型教育为核心,普惠教育与差异化、个性化培养并存。民办高校要突破旧体制思维,建立体现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模式和文化体系,充分显示活力,吸引人才,优胜劣汰。开发有竞争力、有自己特色的应用型专业和课程,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中端及相关应用型人才。
三、商学院的体制模式定位和发展目标。  
       商学院是民办高校光电信息学院旗下专业从事经济与管理应用型基础教育的非独立核算教育机构。由民办高校性质所决定,商学院要以社会需求和市场导向为办学核心主线,以综合专业知识教育为基础,以提高应用能力教育为主导。把是否符合社会需求与市场经济机制要求作为判断教学、科研、实践管理能力与成效的标准。
       建立务实高效和富有活力的双重管理体制模式是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要通过制度建设明晰商学院自主管理运作边界,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推行新型专家治院,相对独立管理运作,体现专业、务实、合作、开放、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特征。 
       商学院要力争在“十四五”期间通过特色办学,逐步形成专业学科和课程集群优化,在四个专业努力建设子品牌、推动商学实训联合平台、商学精英教师“三能”提升研究室发展成熟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基础上,把创办具有核心价值和广泛影响力的中国一流民办商学院作为整体品牌目标,扎扎实实向前推进。 
       商学院要力争以社会责任与市场经济体制双重要求建立商学院核心价值观和文化体系。以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构造商学院管理灵魂。确立“专业塑造基础,能力决定未来”的核心价值观,贯彻“筑梦校园、育才报国、厚积薄发、创新求变、锐意竞争、德行天下”的理念,营造“尊重科学、尊重知识,价值至上,优胜劣汰”的文化氛围。
四、实现高质量有特色发展的建议思路。
    (一)加大改革力度,建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及课程体系。依据社会需求和新兴业态发展趋势设计、优化专业设置,发展网络营销管理、数字经济运营管理等新兴专业。根据实践需要和学生就业大数据,优化专业课程配置灵活度,形成以工商管理专业为核心的教学、科研体系,培养学生综合专业基础能力。
    (二)发挥商学院专业能力,在做好学院专业学生应用型基础教育外,发展“双向输出”教育:开发光机电核心专业学生工商管理必修课程,培养“科技与管理复合型双驱人才”;开发面向社会的工商管理课程,多元化开展平台合作,培养企业家;与有硕士点的高校合作,联合培养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
    (三)改革基础理论教学与应用实践教学配比,增强应用型教学能力。成立商学实训联合平台,集实验室、培训、竞赛、创意创业指导、资源整合一体化,引入与输出结合,形成商学院特色教学模式。加大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比重,建立商学院案例教学数据库,形成数字化教学模式。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学生数字化工具应用能力的跃升,加强和完善在线教育、培训、研讨等新兴教学科研模式,探讨开发教师个性化教学和学院管理新方式,保持商学院教育紧扣时代发展节奏,富有前瞻性。
    (四)整合资源,实施学生差异化、个性化教学实践,培养高质量学生。根据学生潜能大数据分析,在普惠教育基础上设立差异化、个性化教学方案,允许跨专业学习,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整合资源,制定、落实“一专多能”的“1+x计划”,发挥商学实训联合平台的作用,加大学生专业技能培训和相关资格印证,为高质量就业提供基础。建立多元化教企合作,创新合作方式,发展在校、在线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直接为企业输送人才。加强学生数字化管理,改革分值量化考核办法,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分考核体系。
    (五)全面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实施“三能”并重培养与考核机制。成立商学精英“三能”提升研究室,把教师“三能”提升列为商学院长期发展的战略任务,推行“三能”并重的量化考核与职称晋升挂勾的管理制度。针对目前教师实践引领能力薄弱的短板,积极推动六个方面工作:开设课程必须有案例教学匹配;关注实践前沿问题,研究新兴业态和经营模式,形成数字化积累;积极推动和参与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深入实践体验,丰富市场意识和管理思维;多种方式与企业教师交流、培训、专业论坛学习,提高项目投资、资本运作、风险控制的认知和体会;提高直接指导学生参与实践、创意项目的策划能力,做项目联合管理专业顾问;调动资源,鼓励支持学生创意项目与外部资本对接,包括直接参与众筹天使投资。 
    (六)积极建设学科人才梯队,培养人才,珍惜人才,优胜劣汰。采取一系列措施,理顺管理体制,立足自己培养青年优秀教师,名师。筑巢引凤,引进人才。多元化方式引入有工商企业管理背景和经验的教师、现任企业高管导师、优秀毕业生导师制度,增强对学院教师提高应用型教学、科研、实践引领能力的推动力,形成化学反应。 
       本次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明确了全体教师今后的工作任务,提高了思想认识,更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商学院全体教师,将以大讨论为契机,以解放思想为关键抓手,扎实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让思想在大讨论中碰撞、在大碰撞中提升,共谋共享,为学校哥社会教育事业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