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动态

一场跨越60多年的“接力”!

时间:2025-01-05点击:编辑:团委
90年前,8万多年轻的红军将士集结出发,踏上两万五千里长征,开启了人类历史上一段伟大的信仰征途。

在广西桂林一带,中央红军打响了突围以来最壮烈、也是最关键的一仗——湘江战役。

 

12月1日,共青团中央、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联合主办的“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主题活动,在桂林市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举行。平陆运河集团华宇晖带来主题演讲《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中彰显青春担当》

 

“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

 

在湘江两岸,国民党的30余万部队精心布下了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在这里把中央红军一口吞掉。

 

 

可红军的血性中从来没有“畏惧”一说!

 

在古岭头,红十八团1800多位将士浴血奋战,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整座石头山。

 

在界首渡口,红四师十团的战士们牢牢钉在阵地上,团长沈述清倒下,参谋长说:我上!参谋长倒下,营长说:我上!所有红军都是一颗颗钉子,我上、我上,阵地上筑起了一道道青春和热血铸成的钉子墙。

 

年轻的革命先辈们,以“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在广西大地上树起了一座座不朽的青春丰碑。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时深刻指出,“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发扬”。

 

一场跨越60多年的“接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1959年,一支由7000余人组成的青年队伍,肩挑背扛,耗时一年,在钦江边亲手筑成养活了数代钦州人的水闸工程——青年水闸。

 

60多年后的2023年,“青年水闸”完成历史使命,变为平陆运河青年枢纽泄洪闸,继续发挥着阻隔海水、防洪泄洪、发电的功能,并更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为鱼类搭建了洄游通道。

 

图片青年枢纽 图源:平陆运河集团

 

而这背后,同样也有一群青年站了出来。

 

平陆运河全线共有青年突击队49支,近2000名青年突击队员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以“平陆战队 开河先锋”之势,投入这场“跨越山海的壮举”。

 

 

6个月,180天的持续奋战,开挖124万立方米土石方、浇筑15万立方米混凝土。

 

2023年12月31日,青年枢纽泄洪闸成功实现通水。

 

 

两年多来,宏伟浩大的平陆运河从无到有、在八桂大地拔节生长,正向世界提供一套可通航5000吨级的现代运河建设“中国方案”。

 

在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征程上,八桂青年自觉传承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始终活跃在各项重大项目最前沿、自主创新第一线、乡村振兴主战场,团结奋斗“不畏难”,创新求变“不设限”,自信开放“不止步”。

 

“大山的女儿”黄文秀说:“长征中,战士死都不怕,在扶贫路上,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前行?”

 

 

图为黄文秀到外村考察养蜂产业,计划将养蜂技术引到百坭村(资料照片)。图源:乐业县委宣传部

 

在向海图强的道路上,西部陆海新通道智慧港口青年们全球首创“U”型工艺,建成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柳工青年团队敢于突破,成功研发智慧绿色工程机械装备。

 

 

在推动开放发展上,一批批自信阳光、默默奉献的“小青芒”已连续21年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提供志愿服务。

 

 

“如何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八桂青年从未停止作答。

 

今日之广西,有预期、有动力、有未来。

 

八桂青年将接过前辈的接力棒,继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青春故事!

 

        
        
        

来源:团广西区

编  辑丨大 

责  编丨成 

审  核丨高 乐

值班编委丨张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