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动态

“看到新闻激动得热泪盈眶!”网友:或许这才是科技的意义吧……

时间:2025-03-18点击:编辑:团委
小时候,畅想的2025年
是什么样的?
是可以时空穿梭
去看看未来世界?
还是飞上太空
到火星去旅行?
……

 

真实的2025年
虽然没有时光机
人类也未在月球定居
但我们的生活
确实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
Ai、机器人的爆火出圈
更是让网友直呼
“未来已来!”

 

全球首例!让截瘫患者重新站起来
“脑机接口”走进生活
 
您是否幻想过
仅仅通过大脑里的一个念头
就能控制周围的设备?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神经生物学
传感器等技术提升
“脑机接口”这项听起来很科幻的技术
也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
创造了让瘫痪者行走
让失语者“说话”
让盲人“复明”的奇迹

 

“抬腿、迈步、站稳了!”
来自广东的林先生
曾以为自己“永远站不起来”
就在今年年初
他成为全球首例
微创脑脊接口手术后
重获行走能力的完全截瘫患者

 

复旦大学加福民团队
研发的脑脊接口系统
突破技术瓶颈
将2个直径1毫米左右的电极芯片
植入运动脑区
脑部、脊髓的手术
可以在4小时左右一次完成
通过在大脑与脊髓间搭建“神经桥”
使脊髓损伤患者
实现自主控制下肢行走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一位77岁的高位截瘫患者
通过脑中想象
一旁的机器臂在白板上
写出“浙江大学”四个字

 

5年前,专家团队在患者脑中
植入两块4毫米大小的芯片
通过微小电流让脑细胞与计算机互动
驱动机械手臂
实现“脑控”写字
与正常人的书写反应仅相差0.2秒
目前,100个常用汉字中
患者“脑控”书写的正确率达到96%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截瘫患者小白
实施无线微创脑机接口植入手术
经过两个月康复训练
患者成功实现意念控制光标移动
 
 
 

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四肢瘫痪14年的杨先生

植入无线微创脑机植入手术后

不仅能用意念操控外骨骼手套

完成抓握动作

甚至可以独立拿起水瓶喝水

这意味着脑控技术

已从基础功能复健迈向复杂动作控制

 

 

随着“脑机接口”技术不断发展
让患者不再被困在曾经
从这一刻起
去“看”、去“听”、去“跑”
去“跳”、去“书写”
重获新生
 
AR 眼镜
帮助盲人“看见”前路
 
近日
一位盲人钢琴调音师
和琵琶表演家的视频火了

借助AR眼镜

“看见”了前方的道路

网友慨叹

“这正是科技的意义啊!”

 

“看见”了前方的道路

网友慨叹

“这正是科技的意义啊!”

 
 
 
 
 
AR眼镜通过将数字信息
叠加到真实世界
集成了高精度摄像头
与先进人工智能系统的AR眼镜

 

戴上后
她只需简单发出语音指令
便能轻松定位到所需物品的位置
甚至是在化妆过程中
准确识别口红色号
极大提升了她的
行动自由度与安全性

 

近年来
AR眼镜开始在更多领域进行运用

2023年

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办公楼里

便悄然摆出了几幅AR眼镜

镜腿处隐约可见一行激光刻字

“2023,中国空间站专供”

也就是说

这款眼镜的前瞻定制产品

在那时便已成为

唯一一个在太空正式服役的AR产品

 

戴上AR眼镜后

空间站的工程师们

便可将眼前景象“虚实融合”

天和核心舱的电缆线路

一一呈现

他们按照“虚拟电缆”的位置

便可将实体电缆安装到位

这或许是中国AR产业

最魔幻的注脚

 

 

眼前景象“虚实融合”

不仅提升了行动效率
也削减了人们面对
高精尖工作的恐惧感
如同给每位工程
都配上了一位超级助理
 
科技发展踩上“风火轮”
练就“十八般武艺”
 
技术发展以人为本
更好地促进着人类的发展
在浙江桐乡数字种苗未来农场
第五代嫁接机器人
通过机器悬臂
仅3秒钟就完成整个嫁接过程
 
 
 
在安徽黄山
登山外骨骼装备
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
搭载多模态感知系统
可智能识别行走、上下楼梯
等多种人体运动状态
并自动提供助力
续航时间长达6—8小时
 
 

在四川成都

机械臂隔空操控“五指灵巧手”

精准清理杂草

助力人类完成各类操作

 

 

 

在广东

智能分拣机器人

自动识别不同形状

不同尺寸的货物

实现自动化快速分拣

 

 
 
网友们纷纷表示
“以后的一切皆有可能图片
“科技是真的有温度的图片

 

 
科技日新月异
越来越多的“不可能”成为现实
你眼中未来的世界
是什么样的?
评论区一起聊聊!
图片图片图片

 

 

 

来源丨共青团中央、央视新闻、央视一套、央视网、新华网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网友评论

编辑丨毛新宇、李小凤(轮训编辑)

初审丨毛新宇

复审丨马文博

终审丨邓德强

投稿邮箱丨gqtjlswxmtzx@qq.com

出品单位丨共青团吉林省委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