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研部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2012-11-18 阅读次数:
编辑:体育教研室
      我校体育教研部遵照国家体育部新下发的《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以及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体育教学需要,体育教研部从2012年开始对体育课程进行调整。加大体育课程的改革力度,合理优化课程的设置,突出我校的体育教学特色。
      一、课程指导思想
      (一) 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体育教学和课程设置重心转移到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上,提高学生的健康意思,丰富学生的健康知识,使他们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健康状况,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身心和谐发展的要求。
      (二) 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学校体育教学要以学生终身体育为主线,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培养自发、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使学生体会运动乐趣,建立对体育良好的态度和欣赏能力。
      (三) 树立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思想。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课程设置和改革考虑他们的实际需要,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自己课外自学、自练。
      (四) 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是实践体育的重要特征之一。体育教学要考虑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在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适应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体育课程改革目标
      (一)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二)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理办法。
      (三)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四)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五)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实施情况
      按照校教务处指示和体育教学的需要,将两年的选项体育课改为第一、二学期为必修,三、四学期进行选项课的教学形式。主要的选项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传统体育、健美操、田径。按照“151”课程建设的要求,首先在体育课程达到合格课程的基础上建设学校优质课程,努力争取精品课程的建设,依托我校的教学资源和体育教研部的优势,做好以传统体育、篮球为重点的精品课程的建设。逐渐形成了独立学院体育课程体系。这次课改中主抓学院体育教学的王院长和体育教研部沙鸥主任决定在课改中,将有高水平的学生组建成高级班和中级班。然后由这些高水平的运动员以联赛性质进行教学比赛,在比赛中将时间划分出来,这些高水平的学生不用参加普通的体育选项课,而是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高级班的训练,为学院建立高水平运动队打下基础。力争在三至五年的时间里,将重点项目的运动水平达到全省独立院校一流水平。利用本校高水平运动队,对部分课程定期进行教学观摩,演示(基本技术,战术,教学比赛)并组织学生观看大型比赛,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精彩魅力。
      四、围绕课程建设修订各学科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根据体育教学的需要,在原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重新编写符合教学改革的新大纲和教学计划,使之更适应体育教学的需要。主要修改了普通体育课的教学大纲和计划,完善了特色主干课程教学大纲和计划,新增体育舞蹈、瑜伽、羽毛球、博技的教学大纲。
      五、教学手段改革
      在教学课程上改革,要求学生学习中国传统体育(必修课)。遵照学校学生会打太极拳的指示,体育教研部在课程设置上对原有学生上普通体育课调整为太极拳教学,教学方法上采用分班教学的方法,要求学生人人会打太极拳。
      六、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和竞赛训练活动
      制定印发《光电信息学院学生早操和课外体育锻炼管理办法》和《光电信息学院体育运动代表队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管理文件和办法,极大地促进了体育课外活动和竞赛活动工作的开展。
     体育教研部部按照学校教务处的指示,围绕体育教学改革的工作要点,以学校迎评工作为重,以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今后体育教研部全体要以主人翁精神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学校的改革和迎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