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1)光学工程
  信息科学与技术是推动现代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利用光电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产生、传输、存储和处理是信息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光学工程作为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已发展为以光学为主,并与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精密机械与制造、计算机科学及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紧密交叉和相互渗透的学科。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新兴学科分支,如激光技术、光通信、光学信息处理、光电测量等,使光学工程产生了质的跃变,从而推动建立了一个规模迅速扩大的前所未有的现代光学产业和光电子产业。
 
  “光学工程”学科本着光电产业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注重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原则,现已形成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先进光学设计与制造、光电智能仪器、光电成像处理技术。本学科培养的学生满足社会对能够在光学领域从事产品设计、制造、研发的具有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光学工程学科具有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较合理,且团结协作,学术思想端正、活跃的学术队伍,现有教师15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7人,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2人;团队长期从事光学系统设计、光学工艺、激光传输测试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及智能仪器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丰富的光电仪器设计方面的研究经验。
 
  本学科具有较强的教学与科研实力。教学方面,获吉林省教学优秀团队3项、吉林省教学成果奖10余项、吉林省重点实验室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有省级精品课3门,省级优秀课4门。科研方面,承担省部级及横向科研项目35项,累积科研到款892.85万元,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明创造三等奖1项、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1项;授权国家专利12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2)物理学
  该学科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现有专职教师1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助教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3人,具有硕士学位12人,其中有5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教师中有 1人获吉林省高校“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人获校级“教书育人楷模”称号;1人获校级“师德标兵”称号;1人获校级“讲课标兵”称号。该学科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约 600余万元,能开展相应的科研和本科生的教学。该学科紧密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开展了物理学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近五年来,在《Optics Communication 》《OPTIK 》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60余篇,其中 SCI 收录 20余篇,已形成了比较鲜明的研究特色。在基础研究方面,利用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光与机械振子间相互作用产生的电磁诱导透明、相干吸收和相干透射等量子相干现象及其在量子信息方面的应用;研究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时材料的加热、熔融和气化蒸汽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激光蒸气产生冲击波及其时空发展行为等。在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将现代光学理论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研究了中红外波段的VCSEL半导体激光器,GaSb基激光器结构研究,激光器的工艺制作及性能测试等方面的工作。并开展波长范围覆盖780-1550nm的多种类型的LD器件的研制工作;主要对受激拉曼光谱的增强作用的物理过程分析研究,主要包括了费米共振作用、荧光增强作用和等离子增强作用等,并对量子点开展了生物光子学和纳米光子学方面的拉曼光谱检测及分析研究。
 
2、本学科主要围绕光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及凝聚态物理等方面对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纳米材料与低维物理、激光光谱开展科学研究,这些方向将有力地支撑物理学科稳定而长足的发展。同时吉林省是中国光学科技的发源地,是目前全国两个国家光学产业基地之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在全固态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激光调阻、LED全色定检、光电器件等全国光电信息领域中处于前列。同时随着汽车工业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汽车和轨道交通方面的光电技术、激光应用和光电子材料和产品等需求将大幅度增长。因此通过建设本学科,不但能够促进学校的人才培养,推动所依托的特色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和“以激光为特色”的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的发展,同时还能够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吉林省及全国的光电信息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机械工程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始建于2001年,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机械工程学科建院伊始就存在,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工业机器人4个基本稳定的学科方向。在各方向上,开展适合国家、吉林省地方经济建设的科学研究,使机械工程学科的光机电集成特色更加鲜明,学科队伍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基本合理。各方向学术带头人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水平高,在教学科研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近5年发表了101篇学术论文、承担省部级及企业横向科研项目84项、获得省级奖励18项,授权专利11项。与长春光机所合作共建了高水平的学科团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平台,购置了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建立了研究生管理制度,以满足研究生培养需要。
 
  特色与优势:机械工程学科是本校重点学科。4个学科方向上的研究,是以机械制造行业企业的生产需求为导向,以精密、高效、自动化、智能化为目标,在精密加工、研磨、工具技术、数控装备制造、数字化设计与加工、光电在线检测、计算机控制、工业机器人装置研发、编程仿真等关键技术方面开展的。为行业、企业解决了很多实际生产中的难题,本学科具有光机电交叉学科相结合的特色和优势,适合未来智能制造的主攻方向。
 
  社会与区域发展需求: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以高端装备制造、光电产业、新能源汽车、轨道客车等为支柱产业,企业亟需光机电知识全面、能够从事新产品研发、解决共性技术、攻关核心技术、应用高新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人才。本学科研究方向紧密对接吉林省机械行业发展需求、具有光机电交叉集成学科特色,非常适合现代化装备、生产线、智能制造。本学科多年来一直服务于吉林省机械行业、一汽大众、轨道客车以及配套企业。
 
 
(4)控制科学与工程
  本学科拥有一支年龄、职称、知识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学科队伍。现有教师14名,其中教授4名(博士生导师2名),副教授2名,讲师5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名,硕士学位教师10名。
 
  经过多年的发展,本学科已形成了机器人纳米操纵技术、复杂运动系统控制理论与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与系统三个研究方向,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近五年,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科研经费累计近80万元;获得省部级奖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编/参编专著和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纳米技术是继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毫米技术)和以电子学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微米技术)后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纳米技术)。机器人纳米操纵技术是国际机器人学和纳米科技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它有望为信息、生物等领域提供赖以发展的关键技术。开展机器人纳米操纵技术的相关研究,同时积极探索其在生物医学和纳米电子器件的应用,将会产出大量有特色的研究成果。目前,在机器人纳米操纵技术方面承担2项省级科研项目。
 
  在工业生产过程控制中,针对复杂运动过程对象,以现代控制理论为基础,展开了分数阶控制、模型预测控制及最优控制等先进控制策略的研究,在数控设备控制器的复杂运动规律的控制技术和伺服同步控制技术取得进展,其研究成果为分数阶控制器设计与实现提供了有效、可靠的方法和手段,推进了分数阶控制器在实际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研究具有认知机理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与系统,探索认知的机制,建立可实现的计算模型并发展应用,有可能带来未来信息处理技术突破性的发展。
 
 
(5)信息与通信工程
  我校于2011年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学士授予权,已培养学士生2000余人。现有学生人数500人。具有“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3个本科专业。
 
  学科平台优势:具有“电子信息与控制技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为本一级学科的重点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学科平台支撑。
 
  人才队伍优势: 本一级学科拥有自有教师1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
 
  学历水平:其中博士1人, 硕士13人,本科6人。
 
  研究基础优势:近5年来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4项,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6篇。
 
  学科特色:信息与通信工程主要研究信息的处理、传输、交换以及网络技术,是信息科学的核心。本一级学科已经在上述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以小波分析和计算智能为理论研究内容和应用研究手段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特色成果,以智能信息分析、通信系统与信息安全以及图像处理等应用研究为重点的国内同行中具有鲜明特色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