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电子科技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厚德守正求是创新

学院概况

       机电工程学院创建于长春电子科技学院(原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建校之初,2001年定名为光电与机械工程系,2006年更名为机电工程分院,现为机电工程学院。目前学院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系、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四个本科专业,2018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确立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吉林省一流专业,按照2022年艾瑞深校友会网最新公布的中国机械类一流专业排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跻身2021中国一流专业(应用型)6星级,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2021中国一流专业(应用型)4星级,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2017年机械工程学科入选吉林省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学科。机电工程学院教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较高的科研能力和学术造诣、高尚的人格魅力,致力于培养思维宽广、知识应用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责任感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学院设有机械基础教研室和四个专业教研室,拥有吉林省机械工程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吉林省先进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大学生机械工程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吉林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等12个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与省内外重点高校、知名企业、研究所(包括吉林大学、一汽大众、轨道客车、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等)建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有50余家,通过构建“校+企+所+政”各方优势互补“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各方资源共享,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工程应用技术型人才。学院全部专业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招生,生源质量稳步提高。学院现有本科生1900余人,就业层次高、专业对口率高,机械制造业行业企业对本学院专业人才需求度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从毕业生就业状况满意度调查结果得到,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5%,始终位列吉林省同类高校前茅,人才培养质量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居于前列。学院拥有专、兼职教师65人,双师型教师比例占85%,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50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 
       学院坚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建设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和学缘结构趋于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6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54%, 中级职称教师占23%,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50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35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为85%;负责学生工作教师5人,实习指导教师6人和教学秘书1人。学院现有吉林省教学名师、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力学教学优秀教师,吉林省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长春市高校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长春市高校文明杯优秀个人。
       机电工程学院融光电特色而发展,集光机电算而育人。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为保护和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与北京领途教育有限公司共建了“人才潜质评估中心”,根据本科生个人潜质“考研、发明、大赛、领导力”等潜质不同,因材施教、实施学生个性化、专门化培养。学院与达内信息教育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达光智能制造基地、达光智能制造班,连续三年由企业提供奖学金招收本科生,科学设置光电信息跨学科课程,形成“一专多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出发,实施1+X证书制(1个本科毕业证+X包括:机械设计工程师、PLC控制工程师、三维CAD应用工程师、数控加工等10余项证书),为学生未来就业、创业创造条件。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院还建有省级精品课1门、优秀课6门,校级精品课3门,校级优秀课10门。校级教学、科研团队8个。学院还通过学校构建的“建昭基金”奖(助)学金、“建昭基金”大国小匠奖学金以及“企业奖学金”等“奖、助”学金资助体系,鼓励、支持、帮扶品学兼优的学生。
       近5年,学院获得多项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教师承担教育部高教司产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教育部规建中心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科技厅项目、校企合作横向科研项目40多项;发表论文百余篇,部分论文被SCI、EI等四大检索收录;授权专利60余项。
       机电工程学院秉持立德树人,坚持以学生为本,实践创新的教育理念,坚持知行合一、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