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院动态

主页 / 新闻中心 / 分院动态 /

【机电工程分院】机电工程学院欢迎你

2020-06-05阅读次数: 编辑:大学生新媒体中心

咨询电话:0431-81901666

一、学 院 简 介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2001 年成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设立在建院之时。随着光电信息学院的不断发展壮大,于2006 年底成立了机电工程分院。机电工程分院人才培养依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定位,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吉林省先进装备制造、光机电信息、通用航空、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大数据等新兴产业需要,开设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六个机械类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吉林省一流专业。2016 年,根据吉林省民用航空事业发展需要,学校设立民航学院建在机电工程分院,在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开设(飞行技术专业方向),除招收本专业学生外,还招收了飞行技术专业方向本科生。

    分院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为本,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教学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培养面向国家和吉林省地方经济建设的高质量人才为目标。通过与时俱进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及方法,形成了独特的专业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的机电行业人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社会、行业、同行专家及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专 业 介 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岗位技能、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等相关工作,也可到高校、科研单位等从事教学与科技开发工作。本专业毕业生适合于报考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专业研究生。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吉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吉林省普通高校“十三五”特色高水平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专业。本专业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近三年,承担了7项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与长春光机所、一汽大众、长春轨道客车、达内教育、北京昊科、北京领途教育、吉林通用、吉林柴油机、长春凯迪汽车等省内外45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广泛而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实施1+X证书制专业教育保障,实现专业与产业全面对接,在培养光、机、电、信息交叉、融合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方面独具特色。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工业自动化、电子、控制工程和计算机等学科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力学、机械工程、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光电应用技术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和技能,受到机械电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成为机械、电子、光学、控制领域的多面手、具有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的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设计、制造、试验测试与仿真、运行控制与管理等方面工作。本专业毕业生适合于报考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等专业研究生。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吉林省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应用型转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也是学校优势特色专业。本专业根据机械、电子、控制、信息、计算机、管理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着力培养能进行机电系统设计、会编程、懂控制的高质量复合应用型人才。专业设有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服务、救援、写字、无人机、六足、水中、搬运机器人)等专业方向。专业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近三年,承担了4项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和多项吉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与长春光机所、长春轨道客车、达内教育等省内外45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广泛而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实施1+X证书制专业教育保障,实现专业与产业全面对接,在培养光、机、电、信息交叉、融合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方面特色鲜明。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智能制造,适应未来科技革命和科技进步,掌握人工智能、智能装备设计与制造、计算机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多学科交叉融合知识、能力,具有人文精神、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在智能制造和相关交叉学科领域从事智能产品设计与制造、系统架构规划、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对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科学研究、教学等工作,并具备向研究应用型(硕士)以及创新型、研发型高端人才(博士)发展的潜力。本专业毕业生适合于报考智能制造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等专业研究生。
 
    专业特色: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应人工智能、现代信息技术、工业大数据技术与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而形成、并获得教育部批准的新专业。是学校优势特色专业。旨在培养面向智能制造,适应未来科技进步,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高端人才。专业教师教学水平高、实力强。与北京达内教育集团长春公司合作承担了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校企合作创建了“达光智能制造创新基地”。在2019级新生中成立了达光智能制造班,实施1+X证书制专业教育保障,实现专业与产业全面对接,进行专门化人才培养。
 
机器人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高端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专用智能设备的应用,掌握现代工业机器人的结构设计、电气控制、传感技术、智能控制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电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现代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维护等方面能力,具有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的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的模拟、编程、调试、操作、销售及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维护维修与管理、生产管理、服务于生产第一线以及科学研究、教学等工作,并具备向研究应用型、创新型、研发型高端人才发展的潜力。本专业毕业生适合于报考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研究生。
 
    专业特色:机器人工程专业是人工智能、现代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制造技术发展的产物,本专业是2019年获得教育部批准的新专业。是学校特色专业。旨在培养工业机器人应用、智能装备应用的高端人才。专业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近三年,承担多项教育部和吉林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与长春光机所、长春轨道客车、达内教育、北京昊科工业机器人公司、北京领途教育、长春凯迪汽车等省内外45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广泛而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实施1+X证书制专业教育保障,实现专业与产业全面对接,在培养光、机、电、信息交叉、融合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特色。
 
    机电工程分院上述专业所依托的机械工程学科,是吉林省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学科。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民用航空事业发展需要,符合航空动力装置及飞机的维修维护职业要求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实施国标与行标无缝衔接;专业与产业全面对接;学历与执照双证链接的“三接”专业教育保障。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航空动力装置及飞机的维修、维护管理等方面工作。专业内设有无人机专业方向。
 
    专业特色:在本专业开设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技术方向),专门培养符合民航培训标准的民用航空飞行员,航空公司飞行员、航线运输机驾驶员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精准对接全国各大航空公司,形成产学合作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的“专业理论+飞行实践”的专业民航飞行应用型人才。
 
    在本专业开设飞行器动力工程(无人机方向)学生可考取AOPA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证。拥有吉林省福航航空学院、长春航空大学实践训练基地等多家校内外稳定的合作实习基地。实施1+X证书制专业教育保障,实现专业与产业全面对接,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拥有吉林省福航航空学院、长春航空大学实践训练基地、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四川龙浩、山东南山等国内和国际多家航校紧密合作,并与国内多家航空公司联合,目前已签约国内20余家航空公司。建立了校内外稳定的合作实习基地。
 
交通运输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适应国内外民航发展需求、轨道交通、汽车等具有交通运输工程的基本技能,通过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相关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以及对接岗位的应用能力训练,达到职业要求的复合型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能在路、海、空的交通运输部门、企业从事交通运输服务、运输组织与经营管理等工作。
 
    专业特色: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与长春一汽、轨道客车、哈工大机器人集团、长春齐锐无人机有限公司、吉林省彬生蓝航天际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福航航空学院、长春航空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家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具有稳定的合作实习基地。实施1+X证书制专业教育保障,实现专业与产业全面对接。
 
 学科带头人
    刘 薇 娜
     
    学院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兵工学会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吉林省教学名师。
 
    长期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激光加工技术、机械制造中的检测技术等领域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多次主持并承担国家级、省、部、市级科研项目,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0项。获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十二五”期间主持国家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3项、省级2项。公开发表论文140篇,被SCI收录3篇,被EI收录47篇,获得专利授权15项,出版教材、著作6部,其中1 部获吉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发表教学改革论文20余篇。
    陈 玲
 
    中共党员,教授,吉林省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特色专业带头人,工程力学省级精品课负责人,全国力学教学优秀教师,长春理工大学教学名师,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工程力学学会理事。
 
     主讲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原理、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等课程。参与省、部级科研教研项目共 15 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3 项;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1 项、三等奖1项,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1 项,省级优秀课 1 门,发表论文 30 余篇。
    张 洪 江
 
    中共党员,教授,现为吉林省科技创新专家委员会委员、农业机械化工程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与研究生课程。先后主持、参加国家农业部、省科委、教育厅、财政厅、农业厅等课题共 11 项,获农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1 项,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省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级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 3 项,国内一级学报、核心期刊和学术会议文集发表论文共 30 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各一部。
    朱 绚 曼
 
    教授,主讲课程: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荣获吉林省优秀课程及校级精品课程,主持和参与省级教研和科研课题 5 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 8 项,主编教材一部,发表论文数篇 20 余篇。
 
学 生 竞 赛
 
    机电工程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基础扎实、应用能力强的工程专业人才。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际青年人工智能大赛、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吉林省机器人大赛、“毕昇杯”全国大学生电子创新设计竞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吉林省CoSpace机器人大赛、匠心—工业美智能制造创新创意大赛等各类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近三年共获国际级一等奖 2 项,三等奖 1 项;获国家级特等奖 2 项、一等奖 11 项、二等奖 18 项、三等奖 12 项;获吉林省特等奖 4 项、一等奖 10 项、二等奖 32 项、三等奖 38 项、优秀奖 44 项。
实验室介绍  
 
    机电工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办学宗旨,重视实践技能和岗位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学院建立了机械原理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室、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室、CAD/CAM/CAPP实验室、PLC实验室、电力拖动实验室、CATIA、UG软件应用实验室、单片机培训室、光机电一体化实验室以及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研究中心、大数据与人才潜质评估中心、无人机创新活动实验室等。

    机电工程学院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吉林省长吉中科集团等多与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方式,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平台,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院与吉林汽车制动器公司等7家等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实习基地,组织学生赴企业进行实习,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