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继强
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物联网开发工程师、嵌入式开发工程师、电子工程师、通信工程师。
电子工程分院特殊引进人才,基础教研室专业教师。
电子工程分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负责人。
发表论文十余篇、EI文章一篇、北大核心文章一篇、专利6篇、出版教材两部。
指导学生获电子大赛国家一等奖一项、国家二等奖一项、省一二三等奖十余项 2017 年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一等奖、教学改革方向课题结题与在研三项。
未来可期,专业过硬
理科方向的专业总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为此,李继强老师专门向大家介绍了电子工程分院的概况 “电子工程分院的专业主要分为强电、弱电两个方面。强电方面的专业有自动化、电气工程自动化以及轨道交通控制;弱电方面的专业有电子、电科和通信专业。弱电和强电结合培养起来是我们分院的特色。”同时,李老师告诉我们: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现代高科技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欧美国家发明的,但是自从中兴事件和华为事件的爆发后,不论是国家还是我们普通的老百姓都意识到高科技的自主创新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未来国家在科技的发展道路上会投入很多的精力和资金,对于电子工程的相关专业来说,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很值得期待的,也是很光明的。
“动起来”的授课方式
在李继强老师看来,陈旧、死板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应现在的学生们。所以,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李老师总结并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理论知识提纲快讲——程序在编译中分析——电路功能在仿真中实现——回理论讲解知识难点的动态授课方式。”首先从简单的提纲知识入手,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知识框架,紧接着出现的声光动的趣味型现象,激起了学生想要探索深究的兴趣,再讲解难的理论知识就容易接受了,最后利用这个知识再做出一个产品,就彻底的掌握了这个知识的理论和应用。
这种授课教学方法既能保证了理论知识的顺利讲解和传播,拓展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眼界的同时,也指导理论知识的应用方向和目的。
加强实践,创新创业
在李继强老师看来,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更要增强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所以,李老师率先在我校创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并给出了新的诠释: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到目前为止,基地已经培养了三届,200 多个电路设计工程师学生, 40 多个嵌入式工程师学生。我们都是从零基础开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动手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方法,为他们指明了专业发展方向。
据李老师讲述:电子工程分院创建创新创业大学生实验基地的初衷--从大一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我们国家很早以前提出一个口号“培养卓越工程师”。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却是:大一大二以基础课为主、大四以实习找工作和写论文为主,真正的来说,只有大三的时候才能比较多的接触到专业知识的应用,这时候已经晚了,已经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了。李老师在采访中告诉我们“基地的创新培养方法目前已经使学生可以自己做嵌入式的电路板、51 单片机电路板、电源开发板、全系列贴片电路板等等,我们将在淘宝或者其他渠道进行发布。这可以算是一个初步的创新创业点,当然以后随着知识积累的越来越多,我们也会做出一些其他更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可以明显看到,学生们通过创业创新基地培养,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这对他们将来的就业以及适应社会工作都会有一定的帮助。”
未来可期,潜力无限
在李继强老师眼中,光电精神与八字校训密不可分:厚德、诚信、自强、卓越。培养学生道德好,讲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使自己变得强大,成为一个卓越的人物,推动国家以及整个人类的发展,这就是我们光电信息学院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
正值报考阶段,面对即将进入光电学院的学生们,李继强老师送出了自己的寄语“对高考没有考到名牌大学,心里有些遗憾的学生。老师要对同学们说一句,不要有遗憾。因为从现在开始你和其他的同学又一次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只要你努力学习,仍然能够考上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我们大学每年有上百的学生都考取了名牌院校的研究生,我希望同学们来了以后能把学校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再次出发!
对于不想考研究生的同学,希望大家努力学习,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培养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为以后找工作打一个坚实的基础。
最后提出一条非常重要的告诫: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信息也是爆炸性的,大家都得用手机来接收这些信息。但是老师并不希望同学们把手机当做一个娱乐的工具,而应该把手机当做一个学习知识的工具,通讯信息的工具,合理分配利用自己的学习与休息时间。只要做到这两点的完美结合,我相信同学们大学四年不但能够过得非常精彩,也将收获有意义的四年,活出自己的价值,能满足我们社会和国家的需要,这也是大学培养人才的初衷。”
动态教学和创新创业基地都让同学们获益颇深
祝愿李继强老师
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