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长春开幕。按照会议日程安排,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于1月13日下午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进行大会发言。
省政协主席江泽林,省委副书记高广滨,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吴靖平,省政协副主席薛康、支建华、李龙熙、赵晓君、曹宇光、兰宏良,秘书长肖模文出席会议,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听取委员发言。省政协副主席李维斗主持会议。
会上,12位委员围绕我省开发开放、乡村振兴、数字吉林建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职业教育改革等方面,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我省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建言资政。
我校董事长王思迪就职业教育改革方面提出建议。
他提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做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并明确把“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作为建设民生保障制度的重要任务之一。
因此,根据调研以及办学实践体会,就如何适应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要求,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四点具体建议:
1.研制本科专业学位标准。
在国家层面,要加快推进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专业学位体系,特别是要抓紧补上“本科专业学位”这一缺环。
2.加快建立国家资历框架。
建议借鉴“欧洲资历框架(EQF)”制度,建立我国国家资历框架,并以国家资历框架为基准建立与普通教育学历(包括本科及以上)等值的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培训)的分级制度,明晰各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技术技能人才等级、类别划分的对应关系,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等值,实现纵向衔接与横向沟通,进而强化职教人才科学有序培养,有效提升职业教育人才的社会地位。
3.公共财政投入应由“扶优”转为“均优”。
公共财政投入的指向应该是“面”,而不再是“点” 应该致力于推进职业教育优质资源的扩大和普及,特别是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学校及专业的建设,进而实现职业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切实保障职业教育惠及所有的受教育者。
4.尽快解决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政策打架”“玻璃门”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全省仅余1所职业学校是企业办学性质的学校。),出现了“政策打架”的问题,需要统筹协调。
第二个问题在于需要厘清操作细则: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中小企业通过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形式参与职业教育是非常好的改革思路,但是实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在产权界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股权人权益保障等方面都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由于红线太多,学校想弄不敢弄,企业想弄不会弄,操作上出现了“玻璃门”,致使改革始终停留在文件上。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而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是实施人才培养和国民素质提升的必由之路。
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进程中,职业教育更需尽快补齐“短板”,破除“藩篱”。
我院董事长王思迪将继续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培育更多优质人才以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发展,为服务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为助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委员们各抒己见,会场气氛热烈。一条条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反映了委员们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注,体现了委员们高度的参政议政热情。
许多委员还向大会提交了书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