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长春空气中透露着一丝丝凉意,伴着微弱的阳光,街上的行人戴着口罩穿梭在大街小巷,路上的车辆也逐渐多了起来。全国各地的光电师生“相聚”云端,以线上教学的方式,迎来了不同寻常的新学期“云端开学季”。开课首日,共有 109 位教师在线上授课,开课 78 门,参与学生达到 16239 人次。全体师生热情高涨,授课老师与学生们积极互动,并以各种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听到课程,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用实际行动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与“云端的”忙碌相比,今天的校园显得显得更加静谧,配合保安登记并测量体温后,我们看到了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此时的学生公寓里,繁忙的身影呈现在我们眼前,此时的他们就在落实疫情防控隔离区的工作,许多辅导员老师和后勤人员正在把因征用床位所涉及学生的个人物品进行装袋(防水袋)、编号,做集中封存保管,还要把所涉及大四同学的物品进行整理、分类和保管,留下了一个个忙碌的身影…
老师们忙碌的身影
忙碌间隙,我们采访了学生处处长鞠秀晶,她表示:在教育厅疫情防控坚决做到“四个毫不放松”,切实做到“四个再精准”的总要求的工作部署下,学生处和后勤紧密配合,精致化、精细化、精准化做好返校开学前后的防控等重点工作,大家紧密团结,一呼百应。
在落实隔离区的工作中,后勤的工人和辅导员将涉及到的每个学生的物品分类整理,打包,做好标记,存放。经过我们辅导员老师细致的工作和耐心的引导,得到了广大同学的支持和理解。
采访中,机电工程分院徐韬老师的笔记本映入了我们的视线,笔记本上慢慢的记载着学生们的物品和需求,她说在整理寝室之前,要先将学生们的物品列清单,然后通过打电话、发微信以及视频等方式与学生们沟通,确认贵重的物品的存放地点,并做好记录,最后再打扫寝室卫生。由于很多学生将自己的鞋子都放在床下,她要跪在地上将床下的所有物品清理干净,在上铺的床上有的同学安装了小桌子,也要爬梯子把它拿下来整理装箱。
忙碌的徐老师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嘴里还在念叨着自己还有哪几个寝室没打包,哪个毕业生的证件还没找到,要赶紧找到邮走,学生找工作着急用…
学生身在武汉的光电工程分院郭莉丽老师,一提到疫情,紧皱眉头,她的一个学生在武汉打工,时时刻刻牵动着她的心,她给我看了武汉学生的生活照片,从疫情爆发以来,他们每天都沟通,询问他的身体情况以及工作单位的安全状况并希望能够在生活上出资帮助他。郭老师表示,光电工程分院有 4 个湖北籍的学生,分院领导和老师们都非常牵挂他们,发出“为武汉捐款的倡议”,全分院师生积极响应,利用在武汉市慈善总会的官方平台,短短两天时间捐款近两万元。
还有腿部滑膜炎的李连富副书记,腰部有伤痛的钱爽副书记楼上楼下整理、打包忙碌着,中国有一句古话:“亲其师,信其道。”说的是只有老师热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辅导员是学生在校期间“任课”时间最长、“课程”最多的老师,他们距离学生最近,与学生交流接触最多。
在抗击疫情的日子里,他们与学生隔空不隔爱,面对学生思想上的疑惑,心理、情感上的困惑,生活上的困难,学业上的压力,耐心引导,倾心相助、相伴。辅导员的工作很平凡,但非凡的事业正是由一个个平凡的小缩影汇聚而成,我们向身边每一位平凡的辅导员老师致敬,他们虽然平凡,但平凡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