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电要闻
主页
/
新闻中心
/
长电要闻
/
迎评促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文化传媒学院与曙光镇联合举办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教学成果展
2024-06-23
阅读次数:
编辑:大学生新媒体中心
6月18日,长春电子科技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在梅河口市曙光镇联合举行“深化校地合作,共促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展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教学成果。校科研处处长张立东、文化传媒学院院长王玉英、文化传媒学院党总支书记何蔷、副院长周国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周妍、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主任刘恒宇、美术教研室主任朱振华以及师生代表参加相关活动。曙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于忠华主持推进会,文化传媒学院院长王玉英、副院长周国良发表讲话。
会议现场
出席推进会领导与我校师生合影推进会上,文化传媒学院周国良副院长首先介绍了文化传媒学院师生积极参与西太平村建设,将乡村振兴项目带入教学实践,以独特视角把对乡村的理解和对艺术的感知融入设计作品、融入毕业论文,为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范例。
随后,为优秀教学成果获得者进行了颁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vi设计》《包装设计》》《文创产品设计》《展示设计》《标志设计》等多门课程中融入曙光镇地域文化内容,创作出100余件作品,通过初评、会评,戴佳妮等四名同学一等奖,严格等七名同学获得二等奖,费成成等四名同学获得三等奖,刘恒宇、朱振华、刘莹、闫冬、包雪杨、潘枭等教师获得优秀教师奖,张立东、于忠华、刘胜男等相关领导为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与奖品。
张立东、于忠华为优秀指导教师颁奖
王玉英、刘胜男为一等奖获得者颁奖
何蔷、刘恒宇为二等奖获奖者颁奖
周国良为三等奖获得者颁奖
周妍为志愿者获奖者颁奖
文化传媒学院院长王玉英表示,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文化传媒学院师生会继续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与西太平村建设,为西太平村绘制墙绘,同时,还大胆尝试将乡村振兴项目引入课堂,将教学实践与乡村振兴项目紧密结合,将艺术创作与地域特色相融合,打造西太平村特色品牌、形象,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实现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效果。未来,文化传媒学院将在学校的带领下,动员更多专业的师生参与进来,不断发挥专业优势,持续释放助力乡村振兴的潜能,推进“吉乡农创园”项目向纵深发展。
接下来,长春电子科技学院聘请曙光镇人大主席刘胜男为学院行业指导教师,王玉英院长为刘胜男颁发了聘书。
文化传媒学院党总支与曙光镇党委签署了党建合作协议,党总支书记何蔷与曙光镇党委副书记于忠伟签署了党建合作协议书。根据协议,通过与当地村民结对子,深入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同时也为村民们提供了技术指导和帮助。这种结对共建的方式不仅加强学校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也为双方的共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何蔷与于忠伟签署党建合作协议
最后,刘恒宇代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向西太平村赠与了师生作品600多件,在提升曙光镇农旅产品的文化品味和农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师生赠与的部分作品
会后,文化传媒学院师生在朱振华老师的带领下对西太平村墙绘中出现的破损、褪色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修补,使其焕发出新的光彩,为乡村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线。
朱振华老师在指导学生墙绘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文化的力量愈发凸显。文化传媒学院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有责任也有能力通过学术研究和实践创作,为乡村振兴贡献独特的智慧和力量。将乡村振兴植入教学与党建工作中,把论文和毕业设计写在乡村振兴的大地上,是时代赋予文化传媒学院的使命。文化传媒学院的师生,将凭借专业知识和敏锐的文化洞察力,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深入乡村实地调研,了解乡村的风俗习惯、传统技艺、民间故事等,将这些珍贵的文化元素进行整理、保护和传承,实现教学+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用高质量人才培养书写乡村发展的新篇章。
最新更新
04
07月
吉林省政协副主席张志军一行莅临我校走访调研
04
07月
院系要闻|3D打印机落户商学院,开启创新实践新篇章
04
07月
院系要闻|机电工程学院举行应急救援专题讲座暨校外导师聘任仪式
30
06月
【长聚学子 春城暖才】零距离接触行业前沿 近5000名大学生看长春进企业
30
06月
解锁长电“硬核实力”,遇见理想大学直播圆满结束
30
06月
长春电子科技学院举办社团巡礼暨校园文化艺术节颁奖典礼
30
06月
长春电子科技学院师生走进人参种植基地
30
06月
院系要闻|机电工程学院举行应急救援专题讲座暨校外导师聘任仪式
26
06月
长春电子科技学院隆重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
26
06月
院系要闻|商学院助力高校招生咨询会 架起考生与学校沟通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