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高校】《长春高校》全刊刊发我院新闻“解放思想 抓住机遇 创新发展”
2016-04-15阅读次数:
编辑:新闻中心李琢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开启转型发展新篇章
2016年4月1日,由中共长春市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刊出的《长春高校》在第7期(总第346期)全刊刊发我院新闻“解放思想 抓住机遇 创新发展—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开启转型发展新篇章。
文章内容如下: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经过14年的成长发展, 已进入中国独立学院第十八名次,在办学定位、学科建设、实践育人等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当前,学校深入贯彻我市“抢抓机遇、创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紧紧围绕新校区建设、转设两大重要任务,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强力开启转型发展新篇章。
一、做好顶层设计,规划转型发展
牢固树立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明确提出“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定位。
进一步理清应用型高校发展思路。学校领导班子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这条主线,提出建立产业链、创新链以及专业链相融的专业体系,推进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实现办学基本条件、内涵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能力“四个提升”的总体发展思路。
为落实顶层设计、推进科学发展,学校专门召开了转型发展暨“十三五”规划动员大会,强调要认清形势、总结经验、开放意识,把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
二、创新合作联盟,推动转型发展
学校将融入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强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与应用技术型大学联盟,打造属于自己的“光电学院合作发展联盟”。按照“专业对接专业、实训扎根基地、科研结合产学、项目推进创新”的基本思路,广泛开展与社会企业和相关行业的实质性无缝对接。
拓宽合作内容,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培养人才模式、构建“双师型”教学队伍、举办冠名班等,使学校和企业在人才、资源、项目、信息等方面实现联结和共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紧密型的合作关系。2016年1月,学院已与吉通产业园、中兴通讯公司等大型企业签署校企深度合作协议。与省职业鉴定中心合办电子商务师等十几个鉴定项目。
三、创新培养模式,定位转型发展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构建了“产学研相结合、教学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一个核心、三个统筹”:即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统筹通识课与专业课,统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与专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发展。
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面向职业和实践,及时增加相关行业知识的教学内容,做到“社会需要什么知识,学校就传授什么知识”;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为突破,全面带动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学习评价与考核方式上,推行多样化考核方式,变末端考核为过程考核,变封闭考核为开放考核,变学校考核为校企共同考核。
四、强化实践育人,服务转型发展
搭建校内实践育人平台。通过“学校搭台、企业入驻、产教融合”的模式,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科技产业园,让企业带着先进的设备、优质的项目以及经验丰富的导师入驻园内。让相关专业学生承接项目研发、产品设计、毕业设计等任务,推动校企协同创新、携手育人。
搭建创业就业服务大平台。合作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计划”,每年投入固定资金,设立学生创业孵化基金,立项支持孵化创业项目;积极拓展创业就业渠道,将市场化运作和项目化运作等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实践载体,促进学生创业、就业。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面向行业一线,学校依托重点学科,积极与企业、行业开展协同创新,共享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强化实用型科学研究,推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平台建设、项目研发、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快速发展的新机制,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五、打造“双师”团队,支撑转型发展
积极推进“双聘”制度,即从行业企业聘用兼职教师,全过程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行业专家走进课堂,校企携手推进应用”。
实施“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每年有计划地选派50-100名实践性需求较强的专业教师到联盟单位企业生产一线和相关机构参加不少于3个月的顶岗实践,并对顶岗实践的教师在职称评聘中优先考虑。
六、加快基础建设,保障转型发展
加强实验设备建设。努力和企业建设一批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中心,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运作高效的专业类或实验教学平台。
全面改善硬件环境。2015年学院已经搬到了新校区,投入建设经费达到10亿元。随着搬迁工作的结束,各机关单位已投入到新的工作状态中,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