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厚德守正求是创新

信息公开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2015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时间:2016-11-14点击:编辑:院长办公室
一、学校概况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是由长春理工大学与长春中山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于2001年4月合作创办,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学院现有3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文、经、管、艺术6个学科门类,在校生9500余人。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激光与光电子科学家、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姚建铨教授亲自指导学院学科专业与师资队伍建设。2010年,学院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全国优秀民办高等教育学校,在2011年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发布的《2011中国民办高校评价研究报告》中,名列“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第22名;2015年,受中国再发展研究院委托开展的“2015年中国民办大学质量100强”评选中,我院排名第34。2008年,我院被长春市委、长春市政府授予“长春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1年,我院被长春市总工会授予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状”。2012年,我院被吉林省教育厅授予“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学院设有董事会、党委、院行政班子,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厚德、诚信、自强、卓越”为校训,以“立足吉林、面向基层,辐射全国,走向世界”为服务方向,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基础理论够用、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及高级专门人才。
    学院坚持教育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服务,不断优化教学体系、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不断推进行政管理、后勤管理改革深化,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合理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管理与服务方案,突出光电特色,发挥综合优势,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开创了广阔前景。
在长期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校风,凝炼出以求真务实、自由民主、开放兼容、隆法明德、与时俱进为核心的大学精神,遵循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追求真理、培育人才、研究学术、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为己任,加快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努力向一流应用型大学迈进。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我院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使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核心任务” 的思想观念,坚持持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理想的环境和条件。
  • 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学院始终坚持 “稳定规模, 改革模式, 建设内涵,提升质量”的办学教学指导思想,以“立足吉林、面向基层,辐射全国,走向世界”为服务方向,明确提出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及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努力为国家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立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而奋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院设有光电科学分院、光电工程分院、电子工程分院、信息工程分院、机电工程分院、经济管理分院、语言文学分院、传媒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和体育教研部等12个教学单位。每个单位主要负责人都由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知名教授担任。
学院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专业结构趋于合理。建院初期以长春理工大学的优势学科为基础,近年来结合自身特色和市场需求,形成了以理工科为主、文理渗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学院现开设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原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光电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会计学、英语、日语、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告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等30个本科专业,2015年无新增和停招专业,专业涵盖理、工、文、经、管、艺术等6大学科门类。
(三)全日制在校生情况
学院实行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教育,面向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全日制本科生9508名,本科生占全日制本科生比例为100%。
(四)招生及生源质量
我院凭借优质的办学条件,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及良好的社会声誉,生源质量在同类院校中一直名列前茅,2015 年,我校继续在全国 3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开展招生工作,共录取2620人,录取率达到100%。其中录取高分考生人数大幅攀升,实际报到新生2460人,报到率为94%,比2014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本年度我院共有毕业生2110人,就业率达82%,其中考取硕士研究生121人,考研率达5.73%。
为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我院通过科学制定招生计划和招生章程、搭建生源基地、组建招生宣传咨询队伍等举措,积极开展招生宣传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招生政策,科学规范招生流程,有效地提高了招生生源质量,社会及考生对我院的认可度逐年提升。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我院一直坚持“人才兴校”战略,以队伍结构的优化为基础、以创新团队建设为关键,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培养和引进体系,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学风扎实,基础雄厚,突出自身特色发展,富有奉献与合作精神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 数量与结构
学院现有教师577人,其中专任教师536人,外聘兼职教师44人,在校生数 9508 人,生师比约为:17.2:1。
1.职务结构
2015年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正高职称的8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5.11%,具有副高职称的16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4%,具有中级职称的23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02%,具有初级职称的5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4%。所有教师均具备主讲教师资格,全校开设本科课程总门数632门,其中,教授讲授的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为11.23%,所有教授均承担本科教学工作。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专任教师职务结构统计表
              2015 年专任教师数:536
项目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人数 81 163 236 56
比例 15.11%   30.4% 44.02% 10.4%
 
2.学历结构
2015年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08%,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40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4.6%,具有学士学位的教师8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5.3%。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专任教师学历结构统计表
            2015 年专任教师数:536
项目 博士 硕士    学士及以下
人数 54 400 82
比例 10.08%   74.6% 15.32%
3.年龄结构
2015 年专任教师队伍中,45 岁以下青年教师 368人,占教师总数的 68.66%;中青年教师已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主要力量。
4.高层次优秀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激光与光电子科学家、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姚建铨教授受聘为我院名誉院长,亲自指导学院学科专业与师资队伍建设。学院还聘请天津大学、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硕士导师、博士导师等资深教授或教学名师来院任教。学院建立了学科专业带头人制度和青年教师导师制,各本科专业均配备了学科专业带头人,指导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及青年教师培养,并聘请大批有企事业单位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人才来院授课,为学院的教育教学提供了雄厚的师资保障。
  • 教师培训与发展情况
2015年度,我院共组织教师培训进修交流总数40次,教师培训进修交流所占比例为7.06%,大大优化了教师队伍质量,我院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为提高中青年教师素质,提高教师教学发展能力,在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教务处组织了第二届青年教师培训评比活动,聘请专家骨干教师经验介绍、教学管理制度培训,共20名青年理论教师长期听课学习,最后汇报评比出潘妲等4名理论教师获优秀奖,12名理论教师合格,4名理论教师需要进一步整改提高。这充分调动了广大青年教师的从教热情和投入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及业务水平。
组织全院17名青年骨干教师参加高教司举办的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工作,积极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应用与共享,努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组织4名课程开发方向的教师参加了高教协会举办的高等院校微课开发、设计、制作实操技术应用及作品案例展示系列高级研修班,学习微课设计与制作、视频后期编辑等相关知识。借助微课这一载体让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快乐、更高效。
同时,我院还开展了 “教学名师评比”工作。2015年,评选谷开慧、韩丽英两位教师为我院第一届“教学名师”。通过名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广大教师从事教研教改和教学建设树立了榜样,促进了我校教师队伍的优化,对推进我院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 生师比情况
我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9508人,教师577人,生师比为17.2:1。
  • 主讲教师情况
学院严格执行主讲教师负责制度。2015 年,我院专任教师536人, 其中讲师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9.6%,讲师以下职称教师绝大部分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承担本科生课程的主讲教师符合岗位资格比例接近 100%。学校积极倡导名师上讲台,通过制度和政策保证引导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 2015 年度,专任教师中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100%;所有教授均承担本科教学工作。
学院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为重点,坚持全面培养、鼓励拔尖,专职为主、专兼结合,引进充实、宁缺勿滥,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原则,按照“稳定、培训、引进、提高”的方针,不仅注重增加教师数量,而且重视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学院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不断优化。学院双师型和具有企业背景教师335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和具有企业背景的教师28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3.3%。学院充分发挥民办院校优势,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打造一支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引进人才要优先考虑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人才,在与企业合作时要实现师资互派,制定专门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明确规定“双师型”培养考核结果将作为年度考核、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培养考核不合格者当年年度考核不得定为优秀等级,并列入次年的“双师型”培养计划重修。对于无故不参加学院统一安排的实践、技能培训的教师,年度考核直接定为不合格。对培训效果优秀的教师,在评先争优、职称评聘上优先考虑,做到有奖有惩,全面推动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
  • 教师经费投入情况
     2015年度,我院本科教育经费投入共7927.97万元,其中本科专项教学经费683.2万元,教学日常运行经费3186.55万元,实践教学经费4057.8万元,教师培训进修经费10.02万元,用于教师教学和教学改革建设经费近4700万元,学院的大力投入,促进教师队伍的壮大和教师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等的发展。
  • 基础设施
学院现有两个校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达新校区及位于宽城区兰家镇六马架村的兰家校区,校区总占地面积为523049.00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为196341.62平方米,绿化用地面积约为94200.00平方米,运动场所面积为11000.00平方米,实验室总面积为71763.63平方米。
    学院基本设施完备、先进,办学条件精良,建有国际标准体育场、体育馆、篮排球专用场地、大学生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校史馆、美术馆以及吉林省标准化学生公寓、大学生餐厅、浴池、洗衣房、美发厅、书屋、健身运动中心、超市、校医院等,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便捷的学习、工作、生活服务。
  • 仪器设备
作为一所以培养理工科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学院不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力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投资达7943万余元。现建有多媒体多功能教室、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大学物理实验室等120多个实验室。建有金工实习实训基地、电子工程实训基地、光电工程实训基地、光电科学实训基地、通信工程实训基地等8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并建有省级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个。校外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现有东光集团、第一汽车制造厂、通用机械厂、一机床等80多个,并与一机床、凯迪汽车车身设计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校企联合,为学生搭建提高动手能力平台。
  • 图书与网络
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学院建有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截至目前,我院馆藏纸质图书78万余册,其中2015年度,新增纸质图书19余万册,续订纸质期刊804种;现有15个数据库,电子图书23万册,现有数字资源1283.4GB,校园网覆盖整个校区,为广大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极大的便利。
学院校园环境幽雅,规划别致,注重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努力打造绿色校园、精品校园、人文校园。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的塑像及其事迹文化墙,光电、机械、人文、艺术、体育主题浮雕,“腾飞龙”主题雕塑等艺术作品彰显了我院的文化品味。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我院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十三五转型规划”为引导,以教学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为保证,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和建设。
(一)专业建设
为加强本科专业建设,学院落实本科专业建设规划,为每个专业聘请学科专业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激光与光电子科学家、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姚建铨教授,亲自指导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工作,截止目前,我院建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十二五”省级特色专业2个: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有院级特色专业5个:自动化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光电信息工程专业。2015年度,光电科学分院获批吉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试点专业1个;获批吉林省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与光电工程分院联合组织申报吉林省重点实验室,并获批立项培育1个;与光电工程分院联合组织申报并获批吉林省高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集群1个。电子工程分院成功申报省电子信息与控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群申报省级转型试点获得批准。
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我院建立了人才培养方案持续改进机制,实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课内培养与课外培养结合。通过 2013 版培养方案的制定,重新按照不同学科设置普通教育课程模块、增加了跨学科选修课程,全面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保证了本科厚基础、宽口径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要求,为响应学院“应用型转型”的需要,继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院将制定2016版本科培养方案,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二)课程建设
我院共开设本科课程632门,其中选修课112门,选修课占全部课程比例为17.7%,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6.03%,创新创业类课程总门数3门,在线课程总门数40门,学院不断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制定了《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课程十二·五建设规划》,确定了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重点和主要任务、建设步骤、保证措施及组织领导,并全面实施。
为加强课程建设,学院制定并出台了《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优秀课评选方案》、《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精品课建设实施方案及建设意见》,并对被评为院级和省优秀课、精品课的每门课程都给予一定的奖励。截至目前,我院共有院级优秀课32门,省级优秀课21门,院级精品课17门,省级精品课6门。
(三)教材建设
学院在教材选用上首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国家精品课教材,其次,尽量选取能突出本校学科优势特色和能联系生产实际的优秀教材。几年来在学院“教材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共出版适合我院学生特点的自编教材及讲义70余部,公开出版44部,其中我院侯殿有老师编写的《ARM嵌入式C编程标准教材》荣获省教育厅组织的2011年吉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审三等奖。
2015年我院公开出版了《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程》等7部教材,丰富了我院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我院教师授课、学生上课提供便利。
(四)教学改革
   当前,我国高校进入了全面改革和发展的阶段,培养高素质人才,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就必须从高校教学改革开始抓起,这不仅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促进高校发展的根本动力,我院紧跟高校发展动态,大力推荐教学改革,具体措施如下: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创新项目及各类竞赛;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中心,我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积极设置“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领域亟需相关专业,对传统学科专业进行更新升级,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专业综合改革。
(五)实践教学
我院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30%,学院还不断完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较好的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 2015年教务处组织了光电信息实践教育基地、无人机实践教育基地、机械工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3个教育基地参加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评审工作。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合作、文化共建、员工培训等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截止目前,我院建立校企合作单位累计120多家,2015年我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合作单位长春新产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合作单位吉林柴油机集团发动机有限公司被评为吉林省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通过这种产学结合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通过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在就业前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职业能力,拓宽了就业渠道。
学院现建有物理类、机械类、信息类、语言类等125个实验室。建有金工实习实训基地、电子工程实训基地等8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并建有省级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个。我院还不断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截至目前,与东光集团、第一汽车制造厂、通用机械厂、一机床等80个基地建立合作关系,并与一机床、凯迪汽车车身设计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校企联合,为学生搭建提高动手能力的实践平台。
(六)毕业论文(设计)
学院继续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强化质量要求,毕业论文题目必须经过论证,题目难易适度且内容体现创新性,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每人一题。对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过程进行前期、中期和后期检查,答辩及成绩评定过程
严谨,评分标准明确。实行优秀论文奖励制度,制定校级优秀论文评选规定,每届毕业论文 (设计) 按3%的比例评选院级优秀论文。
(七)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以创新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机制。具有创新创业教育机构1个,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7人,创新创业教育导师15人,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保障。
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研究,2015年学院有近31名本科学生承担了创新项目的研究工作;同时,学院重视学科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引领作用,积极参加省里和全国组织的各级各类大赛,譬如,计算机仿真大奖赛、物联网设计大赛、电子创新设计竞赛等,取得了显著地成绩,2015年度,共有近250名同学获得各项奖励,成果显著;同时,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建立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采用“学校指导、政府扶持、社会参与、自愿加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运作模式,强化基地建设,鼓励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活动。
五、质量保障体系
(一)质量保障情况
学院制定规范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实行院、分院两级管理,成立了分别由院长和分管教学副院长牵头,有关专家和相关职能部门、院系负责人参加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负责监控学院教学质量建设总体布局规划、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充分发挥其对各教学单位的引导作用。
教学督导组成员按学校有关规定定期深入教学现场了解情况、听课,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对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教学改革、建设与管理等进行评价。(二)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核心任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院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要求, 在《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 年) 》等学校重要文件中,明确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使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核心任务”的思想观念,坚持科学发展,持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将内涵建设、提高质量的要求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
  • 校领导研究教学工作情况
     建立各种不同形式的听课制度,开展教学检查,包括期中教学检查,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等,及时了解教学动态;召开教学例会,学校教学院长定期听取各分院院长汇报教学工作,包括已取得的进展和即将开展的工作,分析教学形势,领导对其提出相应意见,着实推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学院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检查和评价体系,成立了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督导组等专门机构负责教学检查和评价,形成了一系列有检查,有整改,有反馈的闭环管理制度及办法。
第一,院级领导、督导组、同行、辅导员相结合的听课制度;
第二,建立由学生作为课程教学评估主体的学生网上评教制度;
第三,教师评教制度;
第四,学生信息员反馈制度;
第五,教务处成员包干联络各教学单位制度;
第六,定期召开教学例会、各年级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制度;
第七,定期下发督导简报、教学简报、学生工作简报制度。
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具体监控方法,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师教学动态,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利用评估的诊断功能,提高工作质量。学院近几年来,以考风建设带动学风,以学风带动教风,以教风建设促成校风建设,形成了具有光电特色的良好风气。
  • 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
2015年度我校教学状态数据采集工作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模式进行,即由教务处牵头,以职能部门、教辅部门为主体,各院系(部)配合,分散采集。整个过程历时一个月,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本科教学状态数据的填报工作。
从教学基本状态看出,我院的基础设施、软硬件等各项建设日趋完善,包括图书馆、校园网、学生的学习生活场所等,在2015年都有较大的发展和改善,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师资力量不断壮大,结构日趋合理,学科、专业建设加强,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有所增加,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逐年上升,同时,学院的教学科研成果也很显著。当然,取得以上成果的同时,我院也在重点学科发展、学生交流、学生辅修双学位等方面存在不足,在今后的发展中会进一步改善。
     通过此次采集我们认识到,开展数据采集工作,对学校自评自建及以评促建等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进一步促进了教学中心地位氛围的营造,更好把握学校年度教学基本运行状况,更好诊断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存在问题,进一步推进学校教学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六)专业评估及改进情况
2015年度,我院开展了内部评估,从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专业发展等方面入手,按照专业评估规定的相关指标展开,进行全面的自检自查,为省里的评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7月起,我院接到吉林省专业评估工作部署,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英语专业进行综合评价工作,此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预计于年底结束,我院会认真做好此次工作,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改进。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学院通过网络评教方式进行学生学习满意度的调查。2015学年共有7000余名学生参与评价,有265名教师被评价,学生对教师的满意率达 98%。此外,学院通过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满意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0%学生对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感到满意;83%学生对选择就读本专业满意;88%学生对所在专业的整体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感到满意;87%学生对所在专业整体学风满意;84%学生对所在专业考风考纪满意; 87%学生对学校整体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感到满意;85%学生对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满意。
(二)本科生毕业与就业情况
2015年,学院本科毕业生 2124人,授予学位 1965人,结业 22人,毕业率为99%,学位授予率为95%,考研学生121人,考研率5.7%,就业率达80%以上。
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除在教学计划内开设就业指导课外,还开设网上就业指导,在毕业生中进行就业形势、政策和程序以及创业方面的指导,通过编印《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就业指导手册》、电子版《大学生就业指导手册》、《大学生创业指导手册》和《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手册》等,完善了网站就业专栏。同时,不断更新就业指导、政策咨询、通知公告等,帮助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积极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
     在加强就业指导教育的同时,我院还积极拓展就业领域,扩大就业市场,建立稳定的用人单位市场和就业实习基地,为毕业生构建更加广阔的就业平台,积极推荐毕业生就业。注重就业信息网及用人单位信息库建设,不断充实更新相关信息。成功利用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全国大学生就业一站式服务系统,达到信息专享、共享相结合,推动诚信就业,敦促毕业生第一时间参与网上招聘会。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针,积极开发就业市场,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
为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能力,我院已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学生在就学期间可以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类岗位的职业资格培训,可考取《镀膜工艺师》、《电子应用工程师》、《嵌入式工程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秘书》、《市场营销师》、《托业英语》等职业资格证书、本专业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及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证书近30多种,且为学生提供攻读第二学历的机会,实现“双证书”的培养目标,为学生顺利走上理想的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特色发展
学院明确教学型院校定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道路,经过十余年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并在发展过程中摸索前进之路。
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加大专职专任教师培养力度,合理选聘兼职教师,引进高质量人才等途径,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在学院事业引人、待遇留人、感情融人的和谐环境中,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形成了一支结构日趋合理、素质稳步提高、高层次人才汇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队伍。
同时,学院本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宗旨和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针对我院教学型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的定位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以培养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动手能力强、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的具有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同时对有考研愿望及潜质的学生进行特殊培养。总之,我院人才培养始终秉持着结合行业、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力争为工程技术一线培养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也是我院的发展特色所在。
  • 问题与改进方向
近年来,学院紧紧抓住改革发展的有利时机,坚持内涵与外延同步发展、优势发展、特色发展,解决了制约学院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办学实力明显增强,为学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工作等方面仍存在差距,我院将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一)存在的问题
1.近年来,由于学院的快速发展,在校生已经达到9500余人,现有教学环境已不能满足学院的进一步发展。
2.科研工作相对薄弱,推动教学力度不够独立学院与公办院校相比,存在办学时间较短,且民办院校科研工作没有上级经费支持等先天劣势,科研工作很难开展。
3.教师资源丰富,与其它高校同样存在着如何调动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问题;
4.研究性教学刚刚起步,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体地位,研究性教学需要持续推进;
5.实践教学条件仍需要持续改善,保证学生深入企事业进行专业实践的政策机制有待建立。
面对新的形势,我院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加大教学投入,构建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相适应的具有光电特色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二)主要改进措施
1.学院重视改善办学条件,积极规划,现正在筹建新校区,新校区位于兰家镇,占地面积51.2万平方米,接近现有占地面积的3倍,规划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并开始投入使用,2015年10月我院五个分院和相关行政部门已经整体搬迁完毕,目前正在筹备二期工程,新校区全部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办学条件,校舍、学习生活设施等能够更好的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另外,学院正积极准备迎评转制,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寻求更好地发展。
2.虽然开展科研工作存在着诸多困难,但是学院充分认识到了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没有科研工作的支撑,就没法保证教学质量的可持续提升。为了强化教师科研意识,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发挥才干的制度环境,学院制定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项目经费管理和科研奖励办法》、《科研工作量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且在学院建设发展,基础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情况下,每年仍投入大量经费用于科研及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在学院政策指引及经费支持下,大多教师已经树立了科研意识,主动投身到科研工作中,学院的科研工作已呈现良好态势。
学院将立足定位,突出光电特色,发挥综合优势,坚持教育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3.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落实相关政策、规定,为独立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化、常规化奠定坚实基础。调整教师结构,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积极引进行业公认专才,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或技术技能带头人并担任专兼职教师。
4.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广泛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依据教学大纲,重新设计教学的内容,制定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体系;强化教研室、实验室的功能,突出教研室、实验室的作用,定期研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点,研究实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注重教学效果;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逐步扩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的权利。
5.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力度,完善实验教学条件
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大力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中心;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验教学平台,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40%以上,建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
6、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继续深化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各种途径:包括校企合作,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等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通过建立有效的教育教学运行机制,特别是激励和评价机制,引导教师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和紧密结合;搭建并完善专业平台、课程平台和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着力培养 “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及高级专门人才。
7、完善制度建设,加大执行力度
学院一贯重视教学规章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修订了《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学分制实施细则》、《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学士学位授予管理办法》、《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教研室工作条例》等60多个教学管理文件。各分院、部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和完善了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教学质量评估与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材管理和学位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学院先后成立了转设评估办公室、实验室管理委员会、教材管理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等决策机构,全面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学院重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做到教学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对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教学管理、教学保障等方面严重违反教学规章制度的有关人员,严格按照学院的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理。教学计划、开课计划、调串课等必须履行审批程序。教师不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予以通报批评。学生考试违纪、作弊当日做出处理。学院在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学生毕业资格、学位授予资格等方面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健全的教学规章制度和严格的执行措施,使学院的教学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教学工作步入畅通的轨道,教风和学风明显改善。
学院将立足定位,突出光电特色,发挥综合优势,坚持教育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2016年11月14日

Copyright 2022 Changchun Colleg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2001

年建校

原名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38
本科专业
125
实验室
70%
副高级以上教师占比
10000+
在校学生
100+
学生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