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训
厚德、求是、守正、创新
1、“厚德”语出《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指人要像大地那样有包容、宽忍的大境界。“厚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德,之于学生,是为立世之根本;于教师,是为立范之根本;于学校,是为立校之根本;于教育,则更为关乎民族兴亡之根本。厚德方能“载物”,方能有大担当!以德立教,以德立校,德育为先,教育方能担当民族兴亡的重任,学校方能保证教育的健康发展,教师方堪担当教书育人的责任,学生方能肩负起民族的未来!因此,“厚德”位列新校训训词之首,用意深切隽永,尤当谨记,也是之前光电校训的延续。
2、“求是”:出自《汉书》。唐代学者颜师古解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现代又将“求是”一词引申为探求事物的规律。“求是”提倡学习、研究、探索精神,追求真理,要求学校培养做人、做学问、做事情求真求是的高等人才,并在师生中逐渐形成“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以尽一已职责”的“求是”校风,为祖国的富强和人类的文明进步作贡献。同时也符合学校理工科为主的特点。
3、“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努力做到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我们就一定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这体现着坚守与发展。在“守正”基础上创新,“创新”才能真正“守正”。
守正,即是继承、坚守优良传统和科学真理,也包含有思源之意,是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尊重和坚守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道而行,习近平在多个场合提出坚持守正。思源词语表述似乎平话一些,含义有局限。
创新,出自《易传 · 系辞上》“日新之谓盛德”和《礼记 · 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科技和教育发展的规律,要使我们学校同步于时代,并不断地取得进步和发展,必须在继承和发扬求是精神的基础上强调创造力的开发,强调培植求是创新精神。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坚持创新就是要博采众长,推陈出新。为师者,则勇于探索,求新求变,不囿陈规;为学者,则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做时代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