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电要闻

主页 / 新闻中心 / 长电要闻 /

我校赴伊通满族自治县深耕非遗文化 共探校地合作新路径

2025-07-28阅读次数: 编辑:新闻中心
  7月19日,校长助理徐子奇率队赴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开展非遗文化调研交流活动。此次活动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通过校地合作洽谈、实地考察等形式,为校地共建“产学研用”平台、推动非遗活化铺路。文化传媒学院院长王玉英、视觉传达教研室主任刘恒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胡家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负责人范雨、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刘可及文化传媒学院师生代表40余人参加。

在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会议室,伊通满族自治县副县长李海东对校方一行表示欢迎,并详细介绍当地非遗保护现状。作为满族发祥地之一,伊通现存满族剪纸、刺绣、陶瓷、萨满文化等多项非遗项目,其中“伊通满族陶瓷烧制技艺”凭借独特釉色配方和纹饰风格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徐子奇助理表示,我校文化传媒学院在数字媒体艺术、文化产业管理等领域具备学科优势,希望通过校地合作搭建“产学研用”平台,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工艺结合,助力非遗项目进校园、拓市场。王玉英院长提出,学院可通过开设非遗实践课程、组织师生创作工坊等,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双方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拟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文创开发等方面深化合作。





 

随后,考察团参观伊通满族博物馆,重点走访“满族民俗展厅”“非遗技艺展区”,系统了解满族历史文化脉络。针对博物馆提出的专业人才短缺、创新设计不足等瓶颈,王玉英院长提议组织师生参与文创设计,助力文旅融合。

 


 

此次活动是我校深化“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实践。双方约定将尽快细化方案,推进“非遗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联合开展非遗数字化保护,并计划年内举办“满族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促进非遗资源创造性转化。

  伊通满族自治县文旅局局长期待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借助高校智力资源激活非遗生命力,让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徐子奇助理强调,校地双方应发挥各自优势,共探非遗传承与人才培养创新路径,为区域文化繁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