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实行群婚制,兄弟姐妹之间可以通婚,在这种制度下,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在神话里流传着“圣人无父,感天而生”的许多故事。许多古姓都从女旁,可见我们祖先经历过母系氏族公社的痕迹。《周语》记载“我姬民出自天鼋”由此说明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种族的称号。
同姓之间不许通婚,是周代婚姻制度的规矩,古有言“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晋剧》)古人很早就懂得近亲婚配会产生不良后代的道理,为辨别男女姓的异同从而决定嫁娶与否,在女子称谓中标明姓就是非常必要的了。由此可见,姓的作用在古代主要就是“别种类”“别婚姻”。
姓氏相别的制度一直沿用到战国后期。秦朝时,旧贵族瓦解,西周封建宗法制度基本结束,旧的氏族及姓氏制度也被清除殆尽。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顾炎武《目知录》)此后,中国的姓与氏合而为一,或言姓,或言氏,氏即姓,人们使用姓氏时简单省事,也无贵贱之别,因而平民也从无姓到有姓。
这次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发言,各自根据自己的姓氏讲了起源,由来,与历史的演变。内容非常的丰富,有些同学还讲了自己姓氏的小故事,生动形象外添一点幽默,将本次活动推向了高
本次活动不仅有发言,还有小游戏,各自根据自己的姓氏说出对应的名人,经过一思一答的形式,同学们彻底的融入了这次活动。这也证明了国学并非是枯燥乏味的文言解签,更有趣事妙谈,高潮。
09
10月
08
04月
31
03月
26
03月
21
03月
18
03月
18
03月
18
03月
18
03月
18
03月